丝路胜迹莲花寺

兰州日报 2018-03-26 03:52 大字

□邓书俊文/图

莲花寺位于武山县四门镇西南,三台三山上,与魁星阁遥遥相望,南河和西河从它两侧穿流而过,犹如两条鳞光闪闪的游龙,交汇于石沟门下。山上层峦叠嶂,草木葳蕤,野花竞艳,风景十分美丽,为四门十景之一。

据《建三台山玄帝庙记》碑文记载:“宁远县属地豲川四门寨,唐为豲州,宋为豲道县,金元为今寨,距县城四十里,东观夜月,南望积雪,北俯浪花,西睹普乐,皆寨胜概二况也,山号三台层峦耸翠,连珠巍峨,左抚砚峡,右带马坞,二水夹地荡漾潺源,峭壁插天,直传云外,斯亦大奇观哉!

莲花寺历史悠久,初建于唐朝末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莲花寺多灾多难,它经历过天灾人祸的毁坏,遭受过兵燹战火的摧残,又被后人反复重建。据三台山第二台保存的月牙碑记载:莲花寺初名叫豲道莲花寺,唐末宋初之时,建于豲城东门外莲花沟莲花池南则的山头,即今天的周家沟门口的寺坪上,后因灾毁坏,在大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608年),重建时选择了三台山。时有安姓南荣、王牟发亲率众捐货财,筑土墉。集植承建玄天上帝行宫。大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重建玄帝庙。

莲花寺是上、中、下三寺建筑群的总称。其实下寺除了山门外,基本上没什么建筑物了,只有那茂密的树丛中残留的堡墙,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史料记载:顺治十一年,即公元1654年,天水发生八级地震,“地震年余不止,损毁民房窑洞不计其数,城墙官坻倾倒,城崩楼毁,平地夷为谷,丘陵易位。”当地群众说,那次地震,把三台三的整个殿宇毁于一旦。据三台三修大殿时挖出的石碑记载:顺治甲午年六月初八日,地震将灵宫殿像址基震斜,有本郡人魏清濛出泉运游来,请本初居民募化十方,于康熙十二年七月十五日立起灵宫殿之所。到了乾隆乙酉年,又是地震,宫殿的殿条复倾,后人复立菩萨大殿三间,大佛殿三座,三清殿一间。

中寺比下寺略大点,是一个四方形的院落。院里没有佛殿,只有一间出家人住的土坏青瓦房。门前花坛里的指甲花、大丽花、菊花、牡丹等,生机盎然,招人喜爱。那块残缺不全的“月牙碑”就直立在花草树木中,像一位饱经沧桑、德高望众的长者,默默地向游人诉说着沧桑的岁月和莲花寺的前世今生。

三台山因依山势修建阶梯式三个土堡而得名。土堡,都是战乱年间人们为了躲避灾难而修建的,其实最初的三台山就是当地民众躲避战乱的场所。清同治年间,匪患猖獗,三台山土堡被其所占,修建了马王庙。清光绪三年(1906年),马王庙改建成了“三台山蒙养学堂,为四门镇第一所私立学校,直至1971年学校搬迁,这里经历了长达65年的办学历史,虽之古建筑损毁无余,却也为四门培养了无数的人才。

上寺是三寺之中最大的院落,院内建有大佛殿一座,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飞檐翘角、气势雄伟。

莲花寺民国十九年战乱被毁,2001年,本地出家人释妙文牵头,四处化募,历尽艰辛,经过九年艰苦建设,建成大殿一座三间,梁柱盘龙附凤,门窗雕刻精湛。整座大殿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又迎来佛像三十多尊。

每逢春节期间,莲花寺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非常热闹。远远近近的人们来这里扭秧歌、耍社花、表演武术,进行传统文化活动。整个寺内灯火通明,熙熙攘攘,人们烧上一炷香,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站在莲花寺最高处俯视,整个四门镇尽收眼底,山环水绕,交通四通八达,庞德故里、云雾山、华严庵、光明寺等,环绕周边,在厚厚的古意中渗透出浓浓的现代韵味。

新闻推荐

张掖市甘州区考察团来天水市考察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吴丽娜】3月5日至6日,由张掖市委常委、甘州区委书记成广平带领的张掖市甘州区考察团来天水,就天水市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城市生态修复、成...

武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