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强的“星路”历程
□全媒体记者郝勤学吴丽娜
在武山县城关镇上沟村,37岁的村民张军强可以说是村上的“明星”。今年2月1日,武山县举行精神文明建设颁奖典礼,自主创业、依托生产拖把而稳定脱贫,并开始走上致富之路的张军强被授予“脱贫之星”荣誉称号。
农历正月初七,记者在张军强位于村头的拖把“生产车间”看到,由活动板房建成的150多平方米的“车间”内,整齐地堆放着用于拖把生产的原材料、拖把成品和两台简单的机器。在一台简易的机器前,张军强和老婆配合默契,不到一分钟,一只拖把便成功“下线”。
“这里是从去年8月开始正式生产的,到年前腊月三十算了一账,6个多月的时间生产了将近14000个拖把,卖了近9万元,现在好着哩!”说起去年的“生产销售”情况,张军强略带羞涩地说。
张军强现在生意红火,但在2016年之前,他还是一个标准的贫困户,上有年迈多病的父母,下有两个年幼上学的孩子,生活经常入不敷出。2015年,多年务工没什么起色的他在网上看到拖把生产的信息,他觉得这个既技术简单,又投资少、见效快,便决定回乡创业。回到村上后,他便用申请的5万元***专项贷款,采购了机器和原料,在借来的一间小屋里加工出了第一批拖把。
有了产品,销路成了最大的难题。张军强便边生产,边到县城和周边乡镇的门店一家挨一家地推销。由于他的拖把质量好、价格合理,很快打开了销路,收入日渐增加,并于2016年底顺利实现脱贫。
脱贫之后的张军强干劲越来越足,并产生了强烈的致富愿望。去年7月,他联系上其他几个贫困户,利用大家的扶贫贷款,添置了机器和原料,在村头建起了150多平方米的拖把加工作坊,扩大了生产规模。如今很多客户开始主动联系张军强订货,生意越做越顺。
“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很好,但我们自己也要努力,一味地等、靠、要,是永远也脱不了贫的。”谈完自己的“星路”历程,憨厚朴实的张军强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脱贫感想。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罗双红经常有人问丁汉杰,你有多次改行和调动的机会,完全可以找一份既干净又体面的工作,而你却无动于衷,宁愿与猪鸡牛羊、山坡荒草打交道,图什么呢?丁汉杰说:“每当看到我的辛苦能为...
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