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村年味”系列报道之三迎春窗花别样美

天水日报 2018-02-06 18:15 大字

□本报记者陈义宏

洛门镇是武山县的大镇,营儿村是洛门镇的名村。营儿村的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剪纸艺人赵润海。从1986年跟随全国著名剪纸艺术家周兆明学艺算起,如今他已有32年的剪纸生涯,其间被众多媒体关注过。1月27日下午,记者在营儿村见到赵润海时,他刚参加完天水民俗博物馆举办的“巧手裁春——剪纸迎新展”,不仅收获了成人的赞誉,也受到了参加交流活动的中小学生的热捧。

赵润海介绍,武山剪纸历史悠久,由于先前多贴在纸窗上,当地常称作窗花。窗花取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题材多源自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既反映群众喜闻乐见的劳动与生活场景,也通过寄物托情的手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因为剪纸作者大多来自生活的最基层,在创作时不受任何功利思想的束缚,因而体现了人们最本真、最朴素的审美观念。

“说起剪纸,好多人心里想到的是用剪刀剪,要这样说也没错,不过对于好多专业匠人来说,不是用剪刀剪,而是用裁刀刻。”赵润海接着说,用裁刀刻,又分为阳刻和阴刻,简单来说,阳刻就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裁去轮廓以外的空白部分,主要特征是以线条相连,也称“剪剪相连”;阴刻的特点恰恰与阳刻相反,就是裁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主要特征是以整体块状为主,也称“剪剪相断”。

当天下午阳光明媚,无风无云,赵润海在宽敞的廊沿上铺开几大张白纸,把多年来留存在家中的作品展现在记者面前。这些作品既有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也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人物、动物、花卉,总体而言并不追求写实,多为意象的呈现,每件作品都生动有味。

赵润海的爷爷是晚清秀才,奶奶是陇西李氏的大户小姐,父亲也喜欢剪纸和绘画,赵润海从小耳濡目染,对剪纸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在陕西潼关当兵的四年,他常听一个战友夸赞自己家乡的剪纸,后来一见,觉得无非如此,他觉得传统的武山剪纸都要比它精致得多。也就是自那以后,他萌生了认真学习剪纸的想法。复员回到家乡之后,他东挪西借,凑了300多元钱,千里迢迢两度奔赴河北,跟随剪纸大师周兆明学习剪纸技艺。之后又潜心揣摩武山剪纸的精妙所在,其表现形式也从最初常用的单色、烟熏剪纸发展到现在的点色、染色、分色、衬色、绘色、影剪等剪纸手法,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赵润海看来,武山剪纸造型生动、风格淳朴,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继承和吸收了木板水印窗花、木版年画以及雕刻刺绣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特色,经过数百年的不断演变和无数剪纸艺人的辛勤耕耘、不断创新,已由过去单一的窗花发展到今天涵盖田园风物、民俗风情的各个方面,是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是他和像他一样钟情于此的艺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分刀工七分染”,好的作品,不仅在于“裁”,更在于“染”。

?每到腊月,总少不了亲朋好友找上门来,有人喜欢动物,有人喜欢花卉,也有人喜欢简洁直白的“欢度春节”,各样题材赵润海都得准备一些。

新闻推荐

自强不息 乐于助人 ——记洛门镇残疾人爱心艺术团创始人郭元亮

本报记者罗双红40多年的轮椅生活没有困住他的手脚,生活自理、义务演出,他用非凡的毅力向命运挑战,成为生活的强者,他就是武山县洛门镇残疾人爱心艺术团创始人——郭元亮。自幼身患小儿麻痹,...

武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