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众手扮靓美丽家园——全省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侧记

兰州晨报 2017-12-20 01:51 大字

开栏的话: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感,依据全省全域无垃圾现场推进会精神和《甘肃省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开展城乡垃圾治理工作,相关单位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为助推“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营造撸袖实干、共建美好家园,扮靓生活环境的良好氛围,从12月20日开始,本报特开设专栏,对环境整治中的一些好做法、新点子以及感人事迹进行报道,分享美丽和感动,推动全省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开展。

年末岁尾,天寒地冻,步入张掖市甘州区东街辖区,记者看到的是一番别致的景象:门店门牌亮丽如洗,楼房院落窗明几净,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天水市武山县温泉镇棋盘村,同样是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小河河堤整洁干净,硬化的村道宽阔笔直,杂草枯树、陈年垃圾不见了踪影……这一切优美宜居环境的呈现,得益于全省各地全面推进的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今年8月以来,全省各市州纷纷行动起来,出台相关办法和意见,动员全社会力量,将环境整治作为工作重心,集中清理陈年垃圾、规范处理新增垃圾、全面整治全域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

1全民行动,城乡面貌一新

张掖市甘州区东街辖区地处繁华闹市区,人口众多、商铺林立,过去这里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给辖区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为了彻底改变现状,东街街道党工委借着全市开展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的契机,对辖区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

经过一系列的宣传引导后,广大群众也切身感受到了环境变化带来的好处,开始自觉清理楼道、屋顶上堆积的杂物,主动铲除楼道和楼院周边的小广告,清理清运背街小巷、建筑工地和城乡接合部的各类垃圾,彻底改变了辖区内“脏乱差”问题。

甘州区甘泉社区居民白玉平告诉记者:“社区就是自己的家,把环境卫生搞好了,住起来也安逸,每个居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环境整治规定,不乱倒垃圾,不乱写乱画,我们的生活环境就更洁净了。”

在甘州区扮靓美丽家园行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几百公里以外的天水市武山县温泉镇棋盘村,一场由村委会组织的全员整治农村环境活动正在开展,村民们自发收拾房前屋后的陈年垃圾,修整散乱的村道,清理杂草枯树,让自己的家园变得更美丽。棋盘村村主任冷自珍说:“以前,村民房前屋后到处是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的垃圾把溪水污染得臭气熏天。现在镇里整合项目资金修路、架桥、装灯,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随便乱倒垃圾了,村里干净多了。”

如今,无论是在河西走廊,还是陇中大地,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的山山峁峁,处处都能看到干净的院落、整洁的沟河、美化的环境,别具一格的陇上小城、绿水青山环绕的美丽乡村时时闪现,每个城市、每个乡村都以不同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的独特风貌。

2因地制宜,整治工作有实招

在专项整治行动中,甘州区东街街道党工委带领党员干部到群众家中、发放环境卫生整治和全域无垃圾创建倡议书,同时到大街小巷、商铺楼院,开展全天候督促检查,对乱堆、乱放、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制止。共整治背街小巷28条,住宅小区16个,清运各类垃圾800多吨。

记者在武山县走访中了解到,全县加强源头治理,建立网格化管理、经费保障和稳定投入机制,落实以“三员”队伍定时定点清扫保洁、沿街门店单位和市民门前“三包”、公益性援助岗位及低保人员积极参与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新机制,实现城区环境卫生整治无缝隙对接。县环保局副局长王元红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以前,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事情是农作物残留物的处理,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武山县在全域无垃圾创建过程中,积极开展秸秆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在全县建成了秸秆回收点10个、废旧农膜回购点33个,全县废旧农膜回收率达75%以上,蔬菜尾菜处理利用率达32%。

此外,其他各地也因地制宜,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酒泉市把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通过上下联动、内外并举、全民参与,助力城市乡村提升“颜值”、涵养“气质”。庆阳市以“一塬三线四区五河”为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城市垃圾、乡村垃圾、道路垃圾等10项整治行动。榆中县龙泉乡建成全省首个农村生活垃圾“五化”处理站,有效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3巩固成果,探索治理新模式

记者近日从省住建厅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办公室获悉,为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的成果,甘肃省下发通知,进一步加大全省全域无垃圾工作推进力度。

据了解,各地将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确保全省全域无垃圾工作推进全覆盖、无死角。要求各地在城区积极推行网格化、街长制管理,针对主要街道、旅游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分类实施;农村根据交通沿线、重点村镇等由表及里、梯次推进,把治理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村。

在垃圾污水的处理方式上,既要运用传统的收集清运处理方法,也要探索建立适应当地地域的垃圾处理新模式、新方法,最大程度实现循环化、资源化利用,解决好“垃圾去哪儿”的问题,防止随意倾倒垃圾和二次污染。在做好城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城市垃圾无害化焚烧发电、农村生产垃圾(秸秆尾菜、禽兽粪便)生物科技制成天然气有机化肥等项目建设。

在资金的投入上,各地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全民参与”的运营模式,积极研究环境整治领域PPP资金管理办法,通过政府设立小额专项基金等,撬动鼓励社会民间资本、企业资金进入城乡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环境清洁领域,并在利润分配、税收减免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从根本上改变城乡污水垃圾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的局面。

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顾丽娟 通讯员 朱瑞冬

新闻推荐

武山:退耕还林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记者姬旺芳】今年以来,武山县继续把为贫困村培育增收致富产业作为积极参与***、履行行业职责的重要取向,紧密结合实际,依托退耕还林兴建果园7924亩。该县在11个乡镇13个贫困村组织...

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