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趟小慢车,让回家的路不再遥远 □李凌彤(天水)

天水晚报 2019-09-19 18:01 大字

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发展,供职于清水县文化系统。每逢周末不忙的时候,都要回老家甘谷。由于中间隔着两个县区,路途遥远,出行多有不便。随着2017年7月1日天平铁路开通客运服务,7504/7503次列车开进清水县,这一窘境被彻底改变。那一刻我心情的激动,不可言喻。

以前,每次总要辗转四五个小时,一路“班车—火车—公交车—班车”才能到家,往返一次的车费也要70多块钱,大部分时间还得消耗在路上。清水县通火车以后,这趟冠名“城乡文化号”的慢火车直接经停我家所在的小镇,路上的时间也大为缩短,从此我再也不用为坐车犯愁了。

这不是一趟普通的火车,而是一趟开行了65年的老火车,也是西北铁路最早的旅客列车之一。在蜿蜒的陇东南山区,这趟平均时速不足50公里,逢站即停的品牌列车,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慢车”。65年来,“小慢车”几经更换运行线路和车体,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实现“华丽转身”,但为民服务的宗旨从未改变。最低1元、最高也只有14.5元。

在天水至陇西146公里的铁道沿线,分布着三阳川、南河川、新阳镇、甘谷县、磐安镇等12个车站。“小慢车”途经天水市麦积区、甘谷县、武山县及定西市陇西县,2017年线路又延长至天平线的张家川车站,新增清水、张家川两站。这14个小站,承载着渭河峡谷父老乡亲走出大山的梦想。

我清楚地记得,“小慢车”开进清水县那天是2017年7月1日上午10点24分,那是一个周六,车站人潮涌动却井然有序。从此,清水县结束了几十年来无火车的历史,在当地交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天下午,我早早赶到火车站,在售票处排队购票,买到的是那种浅蓝色的磁介质火车票,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一应俱全。14点38分,“小慢车”到站,乘客们依次走上站台乘车。

这趟车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现在,这趟车车窗上贴了窗花,挂了宣传画,座套干净整洁,曾经老旧的“小慢车”已经焕然一新。列车平稳驶离车站,下午16点50分,我到达甘谷县磐安镇,仅用了2个多小时。

“小慢车”还有一大特色是先上车后补票。在14个停靠站中,有8个小站是非客运营业站,没有售票点,来往旅客都是上车以后再补票。在家待了一天后,我踏上返程之路。早上7点34分到磐安镇乘坐“小慢车”回清水。“去哪儿?”“清水。”“票价八块五。”这样的对话再平常不过,却又那么亲切。这时候,“小慢车”俨然已经变成了一趟“便民公交”。

现在,坐“小慢车”出行早已融入沿线群众的日常生活。亲民的票价、便捷的站点,让“小慢车”备受青睐。

如果单纯从经济角度来考量,“小慢车”可以说是“赔本买卖”,但它实实在在方便了铁路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从这一点上说,它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越了经济范畴。天平铁路开通之后的延伸线路,将清水、张家川两县纳入全国铁路网,彻底终结了两县不通火车的历史,让当地老百姓走出大山,奔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话虽有夸张,但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尤其对清水来说,尽管近年来公路建设如火如荼,但不通铁路一直是这里的憾事。天平铁路开通运营,圆了几代人的铁路梦。

这趟“小慢车”看似普通,却又不普通。它见证了发展,承载了期盼,凝聚了亲情,让回家的路不再遥远。时间如白驹过隙,新中国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大西北也已经进入高铁时代,但这趟“小慢车”初心不改,承载着铁路沿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慢车”正在驶向明天,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和我的祖国

庆祝新中国成立 70周年

新闻推荐

男童摔伤昏厥民警紧急驰援

本报清水讯【记者于剑倚】一男孩因贪玩致头部摔伤,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无法医治急需转院。在紧急时刻,家人向辖区民警求...

清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清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