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林屲村 香菇产业拓宽群众致富路

天水晚报 2019-07-24 18:14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彬霞

7月19日,沿着清水县446县道,记者一行来到被群山环绕的清水县白驼镇林屲村,这里的白驼河清澈见底,这里的易地搬迁点干净整洁,在远离城区的林屲村,最吸引记者眼球的便是村头一个个矗立在暖阳中的食用菌香菇大棚。

下午,前来香菇大棚务工的林屲村贫困户们陆陆续续来到田间地头,各自忙起了自己手中的农活。大棚里,经过技术人员以及贫困户共同精心管护,大多菌棒上已吐露出了肥硕的小香菇,看上去很是诱人。“在家门口务工挣钱领工资,以前想都不敢想。”在香菇大棚里,林屲村已脱贫户王玉珍一边翻看香菇长势,一边乐呵呵地向记者说道。

林屲村全村有154户,712人。2013年,建档立卡户85户,407人,6年间,通过帮扶干部们积极落实惠民政策,林屲村群众努力拼搏,截至去年年底,全村未脱贫户还有28户,130人。林屲村驻村帮扶队第一书记成志平告诉记者,眼下能看到的这些大棚均是政府出资为贫困户们统一搭建,通过种植大棚蔬菜助推贫困户们脱贫致富。“因为村上长期以种植传统作物小麦、油菜为主,大多数人一开始对于种植大棚蔬菜不论从技术上还是销路上,都有些犯嘀咕。”成志平说。

面对贫困户们的顾虑,面对村上产业发展这一短板,林屲村驻村干部充分依托天津河北区援建扶贫车间建设,协调引进了天水鑫林洼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一个大棚年底能收500元的保底分红,听说企业效益好的话,分红金还会更多。我家4个大棚,年底就能稳赚2000元。另外,儿媳在村上香菇大棚里打工,儿子也在外地务工,一年下来全家收入在5万元左右。今年,我们家一定能脱贫摘帽。”未脱贫户李增禄信心满满地向记者说道。

天水鑫林洼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小兵告诉记者,林屲村水质好、环境好、空气好,是种植香菇的好地方。今年,为了不错过香菇种植的季节,在3月初,公司就租赁了村上闲置厂房进行菌棒加工,让菌棒在最佳时节放置在了每个大棚里面,也让大棚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另外,正在建设中的林屲村就业扶贫车间近日即将完工并投入使用。“就业扶贫车间入驻企业,企业充分利用50万元的天津河北区扶贫援建资金,建设无菌育菌室1座,原料加工车间1座,烘干、包装车间1座等,对于易地搬迁点林屲村杨庄自然村的群众尤其是给贫困户们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成志平说。

提起车间的管理模式,成志平侃侃而谈道,该车间运行将以“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统领作用,不断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一方面我们将50万元援建的扶贫车间作为村级固定资产,企业用于生产加工食用菌,村上每年获得7%(3.5万元)的分红收益,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另一方面企业在食用菌生产加工过程中,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稳定脱贫。截至目前,已累计加工香菇菌棒5万余棒,菌棒正在培育期,成活率达到98%以上,预计8月底实现出菇。目前已累计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人。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扶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待扶贫车间完工投入使用以后,下半年力争加工香菇菌棒30万棒,将实现年生产香菇200吨,预计销售收入达到200万元,有效带动贫困户30—40户,户均收入达1.5万元,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为全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作出积极贡献。”成志平说。

新闻推荐

让书画成为养神、养美的良药记天水市文化馆南恒老师国画教学成果汇报展

□见习记者徐媛得益于5月下旬赴清水的一次采访,记者曾亲眼所见南恒老师不厌其烦、毫无保留指导清水县第二幼儿园30...

清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