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穷根”对症“开药”

天水晚报 2018-12-13 10:56 大字

清水县 麦池村

“扶贫车间”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清水县秦亭镇麦池村位于清水县东部,高寒阴湿,地理条件差,全村有10个自然村、178户766人,耕地面积3853亩。2013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户410人,2014年至2017年累计减贫30户140人,今年减贫23户101人。剩余贫困人口46户203人,贫困发生率将降至26.5%。

12月10日,天水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麦池村,记者看到,水泥硬化路通到了家家户户大门前,太阳能路灯静静地伫立在村路两旁,青瓦白墙下不断有农忙回家的农民经过,整个村子显得宁静、和谐。

包村干部汪茂才告诉记者,提起昔日的麦池村,大多数人会想到山大沟深、与世隔绝的偏僻荒凉景象。多年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农户们生活极其困难。麦池村党支部书记白过生表示,村民们以前一直生活在交通阻塞、信息闭塞的落后状态中,过着“吃水靠人挑,运输靠畜驮”的生活,特别是遇到雨雪天气,孩子上学,出行都十分不便。现如今的麦池村,道路硬化了,自来水引来了,农户不出村也能挣钱了……

当天,在包村干部汪茂才的带领下,记者在“五保家园”见到了刚住上新房的五保老人师存喜,生有炉子的小套房里暖意融融。师存喜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党的政策真好,能住上这样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真像做梦一样。”记者注意到,在这30平方米的小套房里,有一客厅一卧室一厨房,一个人居住既宽敞又舒适。

汪茂才告诉记者:“在这个院子里,除了师存喜外,还居住着村上另外3名五保老人,这几位老人每季度政府发放1500元,每逢节假日时,我们也会送去米、面、油,确保老人们的生活衣食无忧。”

在这片新建起的院落中,除了居住着五保老人,还有从自然村搬迁来的建档立卡户。在贫困户赵小军家,记者注意到,屋里摆放的家具非常简单,但一家人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真没想到,出1万元就让我们挪出了破旧不堪的土坯房。”赵小军媳妇高兴地告诉记者,“搬了新家,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奔头,有了希望。目前,家中因孩子太小,婆婆身体不好需要有人照顾,等孩子上学后,我就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去上班,这样既不耽误照顾孩子上学,也能给家里贴补些家用。”

在村上的扶贫车间里,19名工人正认真地加工着手中的机器零件。马家湾村的曹慧琴一家于2015年通过外出务工、养猪脱了贫,今年11月份,村上的扶贫车间正式运营以来,她通过参加培训上了班。“近年来,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务工,而我留在家里照看孙子,同时养几头猪给家中挣些买菜钱,不过,今年以来大肉行情不行,就早早把几头猪卖了。现在我在车间上班,挣得钱也不少。”曹慧琴说。

实干兴村。近年来,麦池村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改变着贫穷的面貌。尤其是自2017年9月加强帮扶力量以来,村容村貌、基础条件等得到了较大改观,全村脱贫攻坚工作阶段性成效明显。

路宽了、房新了,但群众的钱袋子还没有鼓起来。为此,麦池村党支部成立了“党社联建”的万家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146名群众加入了合作社。确定了“村集体资产入股、到户项目入股、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能人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等入股方式,牢牢将贫困群众粘在产业链上,在全村营造了“家家有资本,人人成股东,年年能分红”的良好氛围。同时,村上结合牛羊产业和干鲜果产业发展基础,全力推进以培育多元增收种养殖业为主、加快转移就业的“N+1”产业脱贫思路落地见效,今年村上39户贫困户每户分发到了10箱蜜蜂,经过精心管理,每户收益在5000元左右。此外,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核桃园375亩、冬果梨园1443亩,人均果园面积2.3亩,其中贫困户人均2.5亩;种植连翘等中药材3520亩,贫困户人均3.5亩;种植紫花苜蓿1000亩,保证每户家中都有长效增收产业,早日实现整村脱贫。

新闻推荐

甘肃省建成12个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据每日甘肃网兰州讯(记者施秀萍)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近日公布了第二批100个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甘肃省白银市...

清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