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也有了好工作” 全省农村公益性岗位助力精准脱贫见闻
凉州区西湾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赵长叶发展养殖业。
赵长叶的家里。他家今年10月份脱贫了。
清水县永清镇双场村村级公益性岗位人员在打扫卫生。
本文图片摄影:本报记者徐俊勇
本报记者徐俊勇
金秋十月,天水市清水县永清镇双场村空气清新,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不远处,村里的卫生保洁员杨秀娥正和自己的同伴一起清扫道路上的垃圾,清洁着美丽家园……眼前的一切,让秋色簇拥着的村庄显得更加和谐美丽。
杨秀娥正是今年甘肃省实施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基金和公益性岗位以来,上岗工作的众多村民之一。“自从有了这份工作,挣来的工资可以给上学的孩子用做生活费。”杨秀娥向记者说。
像杨秀娥这样在村级公益性岗位上工作的村民,在全省已经有10万余名。据了解,截至今年9月7日,全省15900多个行政村全部设置了公益性岗位,达到100%;共设置公益性岗位105614个,选聘的岗位人员达到100%。
10万余名村民有了公益性岗位
10月12日,记者走进武威市凉州区康宁镇西湾村八组村民赵长叶的家,虽然家具简陋,桌上摆放着一台20多年前的电视机,但屋内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夫妻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10月份,我家脱贫了。”赵长叶高兴地说。
据了解,赵长叶所在的西湾村是凉州区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他也是2014年至2018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子在上海读大学,家里的开支基本依靠赵长叶打零工维持。今年6月份,他有了公益性岗位,被选聘为村里的卫生保洁员,每天打扫村里4公里的水泥路面卫生。目前,赵长叶已经领取了2000元工资,为家里购买了一套新沙发。
和赵长叶一样,同村的赵正学也被选聘到公益性岗位工作。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维护村上的健身器材。他说,因眼睛做过手术,他现在的视力为1500度的高度近视,干不了重体力活,今年6月份,他被选聘后,用领到的工资给读高中的女儿买了新衣服。
据凉州区人社局就业股股长王宇海介绍,全区7个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42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已选聘符合条件的人员42人,6月份全部上岗工作。
据介绍,公益性岗位通过申请、审核、考察、评定、公示等环节,主要由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失地农民、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担任。目前,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的15900多个行政村已全部设置村级公益性岗位,岗位有卫生保洁员、道路养护员、巡河护水员、养老服务员、治安及设施管护员等。
村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天水市甘谷县六峰镇新庄村村民胡引多已经起床,穿上工作服,拿着配发的手套、簸箕和扫把,清扫村里的道路。
“年龄大了,出去打工不好找工作。”48岁的胡引多说,如今,她成了村里的卫生保洁员,负责本村垃圾清扫、清运、填埋、绿化管护等工作,能给村上干点事,是件幸福的事儿。
村民闫女女说,近年来,政府对村级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重视,配备了健身器材,修建了文化广场、水泥路面等,但维护也是个问题。今年7月份,她被选聘到公益性岗位,每天除了打扫村里的卫生外,还积极配合道路养护员,修复破损的马路。
“岗位有了,贫困户村民劳动的积极性高了,收入也增加了。”甘谷县妇儿工委办主任姜芳芳说,村级公益性岗位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村民劳动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在她所驻的大庄镇碌碡滩村,上岗后的生态护林员寇喜生就是其中之一。
据介绍,今年6月份,大庄镇碌碡滩村多次降暴雨,作为生态护林员的寇喜生,冲在第一线,帮助群众转移物资,修复村道,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心尽力。
“我虽然只是一名生态护林员,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会协助养老服务员、治安及设施管护员做一些工作,把自己生活的家园建设好、管护好。”寇喜生说。
在清水县永清镇双场村,村民张金榜是名护理送医员,他的职责是在乡村医生指导下,协助督促鳏寡孤独人口和一些特殊人员服药及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协助联系医护人员来本村出诊行医,遇突发疾病人员,协助患者家属护送至上级医院就医。
“以前在村上没事干,如今,我有了工作岗位,已经为22户村民协调办理了门诊慢病卡,村民们对我也竖起了大拇指。”43岁的张金榜高兴地说。
双场村村支书马商儿感慨地说,村级公益性岗位设置后,提高了村民劳动的积极性,实现了村民之间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的良好局面,也为村上减轻了许多负担,比如往年清扫生活垃圾都需要雇人雇车清扫,开支很大,现在有了保洁员,费用大大降低。
全面设置村级公益性岗位
近年来,随着全省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步伐不断加快,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建后管养问题日益凸显。为管好、用好、维护好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结合实际,今年6月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保障村级公益设施正常运转,发挥长期效益。
《意见》指出,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运行;充分发挥群众在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中的主体作用,强化群众自治功能,做到村内事村民管、村民干;坚持财政补助,各级财政对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适当给予资金补助,同时引导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
公益性岗位如何设置?省委农工办农村环境建设处处长肖光畔介绍说,各地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岗定人、按需定员的要求,每个行政村设置4-6个公益性岗位。公益性岗位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失地农民、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合法合规确定岗位报酬。
据天水市扶贫办副主任马刚介绍,天水市制定实施《村级服务性岗位设置方案》,并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加大倾斜力度,多设置了两个公益性岗位,每个深度贫困村8个、贫困村6个、非贫困村4个岗位限额,在2491个行政村设置了13456个公益性岗位,基本解决村级公益设施无人管护的问题。围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以乡镇、村级为主体组建垃圾清运员、保洁员和监督员环卫队伍,全市92%的乡镇成立了环卫机构,人员总数达到3264人,78%的行政村组建了保洁队伍,专兼职保洁员达到2.16万人,初步解决了农村环境常态保洁问题。另外,天水市还配强农村环境督查队伍,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督查的同时,重点对农村全域无垃圾、环境生态、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肖光畔说,村级公益性岗位的设置,是在加强村级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解决自身发展能力不强,通过自身劳动获取稳定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
新闻推荐
本报清水讯【记者于剑倚】一男子无证驾驶,见到民警在路上执法,怕被查处受罚,竟驾车逃跑,民警驾车追赶,最终将其成功拦截...
清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