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堡遗址

天水晚报 2018-07-19 00:00 大字

□薛雨青

每天起床后或闲暇时,我总习惯伫立在朝南的楼窗前,凝望那高高的永清堡。这不仅仅因为永清堡是一座仰韶文化的遗址,是清水县的风景名胜,更重要的它还是清水的最高学府——我的母校——清水县一中所在地。

古时的永清堡是什么样子,现在只能靠我们有限的想象力去追溯。但那时肯定已是一块高地,三面悬崖,南接三庙塬,依山傍水,高出县城二十多米。这样的地势,既可远避洪水,又能防御兵匪和野兽。这样的“高地”上,还有水井。根据近年来发现和保存的先民生活遗存看,古窑洞、石碾、石磨、石臼、水井、藏钱的石罐及生产、生活用具等品种繁多,这令我们不能不佩服先民的生存智慧。

永清堡之名因何而来,众说纷纭,现在还缺乏有力证据。但专家学者说,那是很早的原始村落,也是轩辕时期的一个著名部落的住地。但民间传说是大明初期,从山西迁移至此的高永清、高永康弟兄两人的家园。永清在堡上、永康在堡下。金水河西边,有条路就叫永康路。后来的西关小学,就建在永康路,叫永康小学。高永清的后裔人丁兴旺,存有家谱。前些年的建设中发现,永清堡上,原来有过大庙、大树、大香炉、古币,但早已深深地埋在了地下。

据有关资料记载,永清堡遗址,位于清水县城永清镇西关山城源之北、清水县城一中校址(原国立十中),座南朝北,隔上水沟与县城毗邻。是清水县境内发现的一处距今5500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该堡三面悬崖,南接三庙塬,依山傍水,东西宽约250米,南北长约500米,高出县城约二十余米,占地约3.5平方公里,明思宗崇祯年间(1628-1644年),在此筑永清堡,成为清水县的屏障。

据两党人罗世锦撰写的《永清堡记》记载,崇祯年间,清水百姓备受匪盗骚扰:“怙狡捷为旤愈甚,负险关陇,上邽实当敌冲。……朝夕贼据此,下瞰城中有若掌。”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加剧,为了保障对关西的有效控制和便于经营清水,1632年3月经秦州观察李虞夔倡议,由清水县长萧彦芳主持,组织民工堑削山塬,四面壁立,然后依险筑墙修堡,并建立防卫工事,与县城两相夹击,相互照应,成屏卫之势,“岿然一天堑也”。“贼再至,而两城加击,禽狝草薙”,观已在望矣。自是,贼不复以秦陇在为意。”明清地方统治者苦心经营关西重镇清水,虽然,在明末农民起义军进攻清水时,永清堡确实发挥了屏卫县城、镇压起义军的桥头堡作用。但视关西安危于永清堡,“永赖在兹”只是梦想。

民国版《清水县志》记载:“永清堡初建于明崇祯间,经流寇及同治之战,县城恃斯坞为保障,幸获保全。现清水县立中学设置其中,有明山西巡按罗世锦观察李公邑侯萧公,初立清水县西关山城永清堡,落成碑记录入艺文,可考。”

宋初防番之坞,除了冶坊砦、静戎砦、弓门砦等,还有位于县城西关山城塬之麓与县城相联的永清坞。坞(一指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二指防御用的小型城堡)。永清坞东侧,有云台观。永清坞之下,有三眼泉即现在的西观泉,还有清乾隆二年修建、光绪三十年重修的三皇庙。1935年11月,国民党四十九师拆毁永清堡下的三皇庙与清泉寺,腾出空地,修建碉堡1座,建房40间,驻军1个营。

永清堡遗址处于黄河上游的渭河重要支流的牛头河南岸,作为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铲、石矛、石锛、纺轮、网坠等生产工具和防卫武器,出土的陶器有双大耳红陶罐、夹砂双耳罐、夹砂单耳陶鬲、夹砂单耳钵、双耳绳纹罐形鬲、重唇尖底瓶等生活器物,还有骨针、骨锥,有龟甲、贝壳等海类动物化石,也有鸡、猪等圈养动物骨骸。

从出土的文物与发掘遗迹来看,早在7000年前,永清堡上就有了人类,人们在此捕鱼、打猎、圈养家畜、种植农作物。后来也有居民居住。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原相继沦陷,流亡学生寄居西北。1938年日寇侵入中原后,河南的一批有志青年,在老师的带领下,沿着祖先们常来常往的避难路线,辗转来到清水县。清水人民热情接待了他们,为他们提供衣食和住所。1938年,国民政府在永清堡设国立十中,组织流亡学生就读,堡内居民迁出。校园就设在清水最美丽的风景名胜地——永清堡上。国立十中在这个“世外桃源”,为国家培养了上几百名英才。1944年,清水县长刘福祥委任本县绅士陆又泉维修县城城墙,又在县城西南增修“永清桥”跨越金水河,并筑墙与永清堡连为一体。抗战后期的1944年,河南已恢复失地,国立十中东迁河南。师生要回老家,清水人用毛驴和骡马为他们运送行李,依依惜别。国立十中迁走,1947年,设清水县立中学,在十中扶持下建立的清水中学迁入永清堡。1956年,清水县立中学改称清水一中。清水中学后来改称清水一中。1957年2月,永清堡遗址被甘肃省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清堡遗址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和夹砂红陶片,饰绳纹、划纹、网格纹,彩陶纹样有黑彩弧线三角纹、平行线纹,器形有细颈瓶、彩陶罐、曲腹钵、平口或重唇口尖底瓶。另有齐家文化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陶片,饰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划纹、锥刺纹等,器形有直口深腹罐、折腹罐、双大耳罐、折肩罐、侈口高领单耳罐、分裆鬲等。另外该遗址还采集有陶纺轮、网坠和石斧、石锛、石刀、石铲、骨锥等生产工具。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2005年春季,清水一中在修建操场时,还挖掘发现了大小不同的灰坑堆积物,也有一些房屋的痕迹,其中最大的一个有20平方米。在这个屋子状的前面,还发现出土了能够对接在一起的圆柱形陶制品,它们像水管一样,极有可能就是当时人们初步使用的排水设备。它们也和这种齐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器物——镂空豆一样,都是在清水地区首次发现。

据有关资料显示,永清堡是一块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风水宝地,堡下盛压古文化遗址,地下文化层厚约1-3米,有大量灰坑、灰层、窑穴及房址,属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初期过渡的社会概况,是清水远古文化的典型代表。清水先民们从这里留下最初的脚印,书写并翻开了清水文明史的第一页。

岁月流逝,时光远去。建在永清堡遗址上的清水一中历经七十年风雨,在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下,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仰韶文化遗址的一片废墟上,除旧布新,创建美丽校园。现在,学校占地面积71356平方米,建筑面积7485平方米,绿化面积已达3257平方米。全校现有29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修建了九栋高楼,一个标准化操场,装备了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不仅解决了教学设施落后的问题和师生的食宿等生活问题,同时还遵循环境育人的理念和钟灵毓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占地近二百亩的校园里,修建了一系列象征日月云霞等富有文化内涵的花园、园林。栽植了数万株乔灌木、品种达一百多个。种植着数十种花卉,还有鱼池、各式盆景、木雕、石雕……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师生的人文情怀。简直就是一个植物园、一个容校园、花园、园林于一体的乐园。

每当我去过一次母校,总有新的感觉、新的留恋。由于工作、生活重担在肩,我无法像辛勤的园丁在那美丽的校园工作和生活。但为了不负那里的良辰美景,每当枫叶、爬山虎红了、银杏黄了的时候,我总是要去看一回树叶;每当雪满山城、雪裹校园、雪压青松的时候,我必定要去赏一回雪景;每当桃李芳菲的季节,我总是要约上家人、朋友、同学,多次去那里观花;看好多种梅花、看杏花、赏桃花、看垂柳。那里的十多种观赏桃花,不仅在清水,即使是在全省,都是独具特色的。真如一位“种桃道士”说的“十样桃花十样景,万千仪态难形容”。诸芳竞秀沐春风的享受,会让人感到不负人生,不虚此行。

新闻推荐

和奥运冠军在一起

6月30日,奥运冠军王丽萍、体操奥运冠军邹凯、女排奥运冠军赵蕊蕊为清水县原泉小学部分贫困学生赠送体育用品及玩具。当日...

清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