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即将消逝的老手艺淡出视野的手工麻绳制作
清水县秦亭镇赵尧村文化广场上,76岁的绳匠蒲进财席地而坐,用自制的工具熟练地将一捆麻原料拧成细麻绳,一旁的几位村民则在懂合绳技艺的老人指导下,将6股细麻绳放置在合绳机上,再慢慢拧成一条粗麻绳……
这是2016年4月22日,清水县为了再现昔日麻绳制作场景,特邀几位曾经以麻绳制作为业的工匠,现场展示传统手工麻绳制作各个环节及工艺流程的一个片段。当日,蒲进财作为党河村仅剩的一位绳匠,现场为大家演示了祖传的麻绳制作手艺。昔日古老技艺的再现,唤起了人们对往日生活的回忆,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7月21日,记者专程来到清水县采访传统手工麻绳制作技艺,却发现如今的清水地区,手工麻绳制作这个传统行当已在许多地方消失,并日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几番帮助记者联系采访无果后,清水县文化馆职员缑红斌无奈地说:“现在会麻绳制作手艺的匠人要么已经去逝,要么年迈行动不便,要么因为没有市场而早已‘失业\’多年,不少绳匠的制作工具,已经作为一种民俗文化而被博物馆收藏。随着从事这一行当的人越来越少,想要看到原汁原味的技艺流程演示是真不容易了。”
就在记者颇感失望之时,经过缑红斌推荐,搞了多年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且熟悉当地手工麻绳制作技艺的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温湘江,为我们讲述了清水传统手工麻绳制作流程及其历史渊源。
在温湘江的脑海中,昔日当地加工麻绳的情景,让68岁的他至今记忆犹新。他觉得这项看似十分平凡的制绳工艺,从它种植、收获、浸泡、晒干、剥取,再到接股和最后搓拧成结实的绳索,都凝结了劳动者的心血与艰辛,同时也充满了劳动与创造的快乐。
温湘江告诉记者,麻绳制造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考古学研究表明,我们最早的祖先首先使用绳索,是用于在他们的工具和武器上绑上把柄。到了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制作麻绳的技术,并开始使用大麻纤维制绳。手工麻绳制作的发明与发展,曾经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天水地区各县历来就有种植大麻的习惯,其中尤以清水和甘谷最负盛名。清水县位居渭河北岸,陇山西麓,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区。冬季较冷、较长,夏季短而凉爽。年平均降水量六百一十毫米,盛产大麻。自近代以来,清水大麻享誉甘、陕、川等地,成为清水县最著名的特产之一。清水大麻全身无节,色纯白,纤维细韧而长,是制做麻绳的极好原料,由其制成的清水麻绳入水后,腐朽缓慢,解放前兰州的黄河桥多用其扎捆桥身。
“清水大麻可谓盛名在外,要不过去怎么会有‘秦安褐子清水麻,天水出的白娃娃。’这样的说法。现在从清水编排的《剥麻舞》中,还能看到清水曾经种麻时的盛况。”温湘江说,自打他记事起就知道,清水境内秦亭镇、红堡镇一带最肥沃的川地里大多种的是大麻。当地产的大麻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冬麻,主要以结麻籽为主,通常10月份等麻籽成熟以后就收割。另一种则是伏麻,夏季收割,这种麻长的既直又端,有的甚至能达到二三米长,非常适合做麻绳。
据其介绍,大麻全身是宝,麻皮可制衣亦可搓绳、麻籽可食用、麻秆可点火用。通常伏麻收割后,先要扎成捆浸泡在池塘里沤,等半个月沤麻期限到了,再剥下麻皮,洗去淤泥和浊物。晾干后的麻皮色泽白且亮,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经过加工处理后,麻皮成了纤维,用手工搓成麻绳,才可担当重任。这一过程,少说也得10多道工序,但这也是制成一根坚韧、结实的好麻绳所必需的过程。
制作传统手工麻绳,首先要将麻皮等材料做成单股坯绳,然后再进行核心技术——合绳。合绳一般需要两三个人共同协作,绳匠一般不需要亲自动手,主要是指挥合绳的人,将几股坯绳分别放置在自制的工具上,然后利用摇把将坯绳再慢慢拧成双股绳、三股绳、六股绳或多股绳,可根据用途所需来决定麻绳的粗细拉力。
通常经过手工制成的麻绳具有环保、耐用、坚固、柔韧性好等特点,因其比较柔和,所以对皮肤不会造成伤害。过去在清水,传统手工制作的麻绳深受人们的欢迎。作为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具,清水当地的麻绳加工业非常发达,产品除本地自销外,还销往周边地区。几乎每年4月28日,清水举办农产品物资交流会时,张家川、秦安等地的人都会到清水来买麻绳,这个传统从民国起一直延续了很多年。
温湘江回忆说,旧时干农活需要麻绳的地方很多,牲畜拉犁、拉车、拉磨、拉碾的套绳,拴牲口的缰绳,大车拉庄稼或秸秆时的绳等等。即便是清水本地的农民,平日里出门一捆麻绳、一把镰刀则是每个人随身不可或缺之物。作为祖辈相传下来的一项农活儿,每当冬季腊月农闲时节,不论是一家一户小农经济时期,还是公社化时期,清水境内各乡镇的人们就聚在一起剥麻、合绳,必须将春耕、夏收、秋收、打场等一年所需的绳套全都准备齐全。即便有时在大年三十,大家也会聚在一起边合绳、边娱乐,这已成为一代人的农闲记忆。
上世纪60—70年代,大麻作为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尤其是在清水东部地区,每年每户都要种值二三亩麻,当时麻制品是清水当地最重要的经济来源,麻绳更是农家常见的一种生产必需品。到了8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化制绳机器的普及,以及尼龙绳的出现,加之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麻绳的使用量越来越少,手工麻绳制作行当日渐萎缩。除此之外,由于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继承这门手艺,使得清水农村传统手工麻绳制作技艺慢慢消失,并彻底退出人们的生活。
“现如今,清水的秦亭等地还有种冬麻的,但种伏麻的已经没有了。多数人都不种麻,也不做麻绳了。像我们温沟村也算是1千多人的大村,可目前会种麻、剥麻、合绳等全套手艺的人,也找不出几个。”温湘江遗憾地说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的绳匠与诸多的手艺人一样都无法避免“失业”的结局。不过,虽然手工制作麻绳的时代结束了,但他希望这种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共同协作的劳动情结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洪波
图为2016年4月22日,清水县曾以麻绳制作为业的工匠,再现昔日传统手工麻绳制作的场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讯清水县公安局丰望派出所日前查处一起破获校园设施案。7月31日上午10许,该所接到报警,称丰望乡柏树小学及幼儿园校园内的教学设施遭到破坏,要求出警处置。民警立即赶到现场,通过查看校园...
清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清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