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那轮天水月
文薛俱增
中国人过中秋,总是围绕着月亮做文章。都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近乡情浓的我总觉得,天水中秋月最美。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相传中秋赏月的习俗形成于汉代,汉武帝曾建“俯月台”用来“眺蟾”。李唐以来,赏月之风蔚为大观。遥想当年,祖籍天水的诗仙李白、流寓天水的诗圣杜甫都曾望月思乡。所不同者,李白是在异乡的月夜,思念着他的故乡天水;而杜甫,恰恰伫立在月夜的天水,思念着他的故乡——河南巩县。虽然异地不同时,但他俩的肩头,都曾落过天水的月光。杜甫一生中,有一个中秋节,是在天水度过的。他在“秦州诗”中反复吟哦天水的月亮,写出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等千古名句。
如今天水人过“团圆节”,自然而然是不会落下李白、杜甫的。人们会在南郭寺、麦积山、双玉兰堂、人民公园等每一处诗人留有塑像、遗迹甚至传说的地方,吟诗赏月,缅怀先贤,感谢他们为这座城市带来的诗意。
早年间,天水西关里有个月儿泉。三五之夜,泉面如镜,圆月倒映,形成月中月的美景。居民们扶老携幼,到泉边来献月亮,共度团圆节。玩月楼下,搭了高台,数十名化了妆,腰挂弓、手执箭的“月娘”载歌载舞:
嫦娥居广寒,玉兔随身伴。
吴刚举神斧,劈开万重山……
月到中天,演出终了,台上台下齐声欢唱:
月亮光光,满园烧香。
你言我语,倾诉衷肠。
金秋丰收,五谷登场。
月饼水果,与月共尝……
最后,人们一齐将自家小供桌上的水果丢进月儿泉中,泉水漾清波,月儿乐开花,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中。
在更广大的时空里,天水的娃娃们会在月夕哼唱着《月姐姐》的童谣,一年一岁地长大:
月姐姐,多变化,初一二,黑麻麻,
初三四,银钩样,初八九,似龙牙,
十一二,半边瓜,十五银盘高高挂。
中秋月,净无瑕,圆如镜子照我家。
打麦场边屋檐下,照着地上小娃娃。
娃娃牵手同玩耍,转着圈儿眼昏花,
一不留神摔地下,连声喊疼叫妈妈。
云里月姐说他傻,引得大家笑哈哈!
中秋赏月晴方好。当地民谚:“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可知这一天若是天阴下雨,来年元宵佳节就要被雪打搅了。若是天青云淡,正好有个看“月姐姐”的良宵,那就赶紧洒扫庭除,清点供品,准备好小板凳吧!
暮色降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天水之间,祭月、赏月活动便开始了。旧时风俗,家家户户设供桌于院中,摆上各色果品和月饼、糖酒,由女主人焚香祭月。因月亮主阴,故在天水很多地方,男性通常不祭月。小时候在老家,总是外婆和我惦记着献月亮。神话里嫦娥是吃了长生不老药才飞上月亮的,因而祭月除了祝福阖家团圆,国泰民安,也有祈求健康长寿的意思。礼毕,全家人便团团坐定,谈笑赏月,分食月饼瓜果,共享天伦之乐。我们娃娃总缠着老人讲“古今”,嫦娥与后羿,吴刚和玉兔,老掉牙的故事,就算耳朵生茧,依然百听不厌。
仲秋时节庄稼成熟,五谷丰登,正好酬神祭月,欢庆丰收,故名“秋报节”。天水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盛产瓜果。秦州的樱桃,麦积的葡萄,秦安的蜜桃、苹果、脆瓜等,品质绝佳,闻名遐迩。天水人家,庭院内喜种石榴,取其多子多福、十全十美之义。中秋以石榴献月亮,借“实留”之音,寄托对亲人的恋念。所有时令瓜果,此时都已成熟,来到了杯盘之中,在银色月光的映照下,满目琳琅,溢彩流光。月节,又成了“果子节”。
在祭月等礼仪活动中,切瓜有讲究,忌一牙一牙直接切开,而是“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就是在西瓜中部用“牙错”刀法环切,剖成莲花状的两半,祭月之后,再分而食之。象征团圆的月饼,也讲究大家分享。有巧手的人家,会自己做月饼献月亮。食团圆饼,吃团圆饭,喝团圆酒,呈现出一派祥和、幸福的风俗景象,表达了人民美好的愿望。
天水民间过中秋节,亲友之间会互赠月饼、瓜果。徒弟向师傅赠送礼品,折射一种谢师的传统。女婿也要向岳丈家奉送礼品,俗称“追节”。民歌曰:“八月里来十五节,我过(方言,给)妹妹买手帕。单丝的手帕不要它,双丝的手帕价钱大。”旧时,农村还有不孕妇女在中秋节晚上去别人家地里摸瓜摘豆以求子的习俗,称为“摸秋”。
时至今日,随着物质极大丰富和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节日的意义,中秋节的习俗也在传承中不断革新。至于文人雅士,更有邀月、问月、拜月、咏月、玩月等无数种洋溢着艺术情趣和想象力的仪式,花样迭出,难以尽述。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几千年过去了,古人今人面对月亮的情怀依旧息息相通。永不再像老杜那样“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最好如李白所说“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当是所有华夏儿女中秋佳节最大的心愿吧!
新闻推荐
穆明祥新年伊始,在步入新时代迎接新开局的同时,回望过去的峥嵘岁月,让人心潮澎湃。单说我的家乡秦安进入到高铁时代,这就足以...
秦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秦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