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水看变化之六 扶贫小车间脱贫大舞台 秦安县扶贫车间发展侧记

甘肃经济日报 2019-12-04 00:57 大字

蛋鸭养殖棚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欧阳文全缑玉明薛巍敏李双胜

就业是民生之源。对于群众而言,“不愁吃、不愁穿”,需要以稳定的收入为基础,需要以稳定的就业作保证。而现在未脱贫的群众,缺乏产业、不能外出打工者居多。为了让这一部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近年来,秦安县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各种类型的扶贫车间,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其他地方彩钢搭建的扶贫车间不同,秦安县兴国镇康坡村的陶艺扶贫车间外形设计是窑洞,青砖红门,从左至右,整齐地排列着四个制陶车间。康旺才正在车间里打磨晾干的漏勺,这些勺子打磨好以后将放进电窑烧制。

康旺才是康坡村村民,今年55岁,从事手工制陶已经30多年了。早些年,他一直在外地打拼,从事陶盆、陶罐等生活用具的烧制和买卖,近几年,陶器市场不景气,自己也年龄大了,就回到村里,种了几亩苹果和花椒维持生计。2018年村里陶艺扶贫车间成立后,康旺才开始在这里工作。扶贫车间实行计件工资,他是熟练工,一天能挣100元左右。“再加上家里苹果和花椒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康旺才笑着说。

秦安县是新石器时期大地湾文化遗址的所在地,这里的“彩陶工艺”远近闻名。康坡村位于秦安县兴国镇东南部,距县城5公里处,素有陇上“陶之乡”的美誉,全村500多户人,有200多户从事陶器烧制。但由于经营分散,质量参差不齐,有手艺,但没有效益,这也让康坡村长期没有脱贫。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该村经济发展,在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的援助下,2018年,秦安县建成了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组建了陶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康坡村及周边贫困户从事陶艺产业。产品不仅有陶盆陶罐等生活实用陶器,还有彩陶工艺品。

康晓刚和康晓龙兄弟两个是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的负责人,负责义务传授学员制陶技艺,同时他们也是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秦安陶器烧制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康晓龙说,从爷爷辈开始他家里就以制陶为生,爷爷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门手艺传下去。现在依托扶贫车间,他们教授更多的人学习陶艺制作,既传承了文化,又能让村民增收致富。

依托陶艺扶贫车间过上好生活的不止康旺才一家。2018年,该扶贫车间已带动康坡村7户31人、周边的孙蔡村16户70人、腰崖村8户31人,共计132人脱贫,这3个村还有63户贫困户也依托该扶贫车间即将脱贫致富。

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是依托当地资源而建,而中山镇冬花种植示范项目初期加工厂扶贫车间和百万蛋鸭养殖扶贫车间则是依托扶贫项目而建的。

(转6版)

新闻推荐

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的职责 访秦安县侯辛村治安户长雒晓斌

看望住上新房的张奶奶我的工作非常普通,就是给村民化解一些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帮他们排忧解难,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

秦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秦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