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正德:艰苦奋斗 终成栋梁
□见习记者闫波
因为经历过贫寒苦难,所以更能体会到教育机会的来之不易,现在这么好的教育环境都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得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秦安县一中教师尹正德
9月18日,记者在秦安县一中见到了正在为学生解惑的“陇原名师”尹正德。他说:“我是1963年4月出生的,由于出生在农村,当时的家庭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尹正德充满了感慨:“我们这一辈人都是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日子才逐渐地好起来了。”
“在我上学阶段,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责任田划分到了每家每户,由于秦安县的土地比较贫瘠,当时我们家还吃的是国家发放的救济粮,小的时候我甚至还出去讨过饭,在那个年代讨饭的人很多,现在回想起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真是非常艰难。”
“我是1980年参加高考的,那时候我们的老师就经常告诫大家,农村娃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可能改变家里的面貌,改变自己的人生。高中毕业后我就被分配到了秦安县一中任教,刚来到一中时,学校还是当时建校初期的面貌,整个学校全部都是土坯房,我们的工资也只有每个月49元钱,我们四五个教师住着一间宿舍,学生就是二三十人住在大通铺里,到处都是泥土,只要天一下雨,就必须穿雨鞋去上课,不然都走不到教室里。”尹正德说:“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很苦,我记得我们在检查宿舍的时候,有时会在学生床底下发现鸡蛋壳,当时鸡蛋可是很奢侈的东西,只有逢年过节或者考试前才能吃得上,在当时能吃上鸡蛋的,家庭条件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到了80年代,我发现我们秦安县的人已经开始重视教育了,在学生们的认知当中,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人生,所以学生都非常用功的在学习,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时的秦安县小商品经济也在蓬勃发展,我觉得经济的发展对秦安县的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部分人认为自己这一代人文化程度不高,做生意挣了钱以后,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以后比自己更有出息。”
尹正德介绍,自古以来秦安县就是人多地少的地方,这一方水土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很多人就被迫从事“货郎担”养家糊口,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秦安县的商品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从这以后秦安县的很多人也就逐渐富起来了。
采访中,尹正德感慨地对记者说:“诗人艾青有这样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因为有了诗人般的热爱,才有了对教育的忠诚,对工作的珍惜,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奉献。因为经历过贫寒苦难,所以更能体会到教育机会的来之不易,现在这么好的教育环境都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得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在新中国教育发展的70年中,高考制度的恢复让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从奋进的青年变成了睿智的长者,中国也发生了沧桑巨变。在新中国教育70年中,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无数在第一线为教育谋发展的人,他们默默地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如尹正德所说的那样:“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成为栋梁,愿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好,实现质的飞跃。”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改善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甘肃省...
秦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秦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