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丽:讲好故事传承精神

天水日报 2019-09-24 18:44 大字

□本报记者邵兰霞

我们八零后这代人,都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的,国家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变化历程。”叶春丽说,拿小时候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好吃的不是一种固定的东西,而是一个代名词。小时候,好吃的对我而言就是一个罐头、一块饼干,或者是一块面包。“五分钱就可以吃到一个棒棒糖,那时候会觉得很满足。”

在叶春丽心中,好吃的就是一瓶鹌鹑蛋罐头。她姐妹四人,家庭并不富裕。她爸爸平时没有个象样的杯子,有时买个鹌鹑蛋罐头,几个姐妹吃完蛋玻璃杯她爸爸留下喝水。玻璃瓶冬天一装热水就炸,小时侯的叶春丽特别希望爸爸的杯子能多炸几次。而现在,她的孩子看到鹌鹑蛋只吃一两个就不愿意再吃了。“小时候,好吃的一般都是过节才能吃上,现在老百姓都富了起来,生活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天天都在过节。”

叶春丽的记忆中,童年一直可以吃到桃、苹果。八十年代秦安桃子品种不多、产量不高、因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农户的果子卖不上钱。“我至今记得小时侯卖桃子的情形,我和妈妈前一天晚上把桃子摘好,第二天早上六点就到收购点排队,如果排到后面,桃子可能卖不掉,客商装满车后,卖不掉桃子的果农直接将桃子倒进河里。现在不同了,村村通上硬化路,客商直接将车开到了果园装箱,随着电商的出现和快递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吃到秦安的蜜桃,而且四十八小时就能从田间到达消费者的舌尖。新鲜的水蜜桃价格一斤卖到七八块钱,销售非常快,果树都成了村民的摇钱树,老百姓真的是富了起来。”叶春丽说

改革开放以后,叶春丽家也悄悄发了生变化。住上楼房,洗上热水澡,这些在叶春丽小时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她家的房子也由原来的平房换成了2层小洋楼。“我家是村里最早盖楼房的,村民当时很羡慕,现在家家都是小洋楼,生活的比城里人都好,改革开几十年,我的家乡的变化特别大。”

叶春丽的爸爸从15岁开始跑车,他家在1979年买了第一辆车,到他四十多岁,叶春丽的爸爸在二十多年间换了五六辆,车也从最早的四轮车,到康明斯一个比一个好,她们的生活也随着车的变化越来越好。

叶春丽是秦安解放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那一段红色革命历史,她百讲不厌,她一遍一遍的讲述,希望聆听者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有责任和义务讲好红色故事,纪念馆从2012年8月1号正式开馆以来,每年接待的人次达到三万多,除了各单位职工,机关干部,还有普通百姓、学生等,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把接受红色教育当做一种精神洗礼,我觉得所有的努力是值得的。”叶春丽说,革命先烈勇于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挖掘更多的历史,补充到讲解中,也使自己的讲解能够更加精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孩子走进纪念馆,他们也从走马观花转变为认真聆听,有时一场讲解下来,时间长达两个小时。”叶春丽说,讲好故事传承精神,是我做好工作的根本。

讲好故事传承精神,是我做好工作的根本。

——叶春丽

新闻推荐

伪造驾驶证 司机被拘留

本报秦安讯【记者王建华】秦安一男子在没有取得驾驶证的情况下,伪造驾驶证驾驶专项车辆上路作业施工,他的行为受到了惩处...

秦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秦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