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精准发力拔穷根
(上接第一版)这给秦汉给了一个“下马威”。事实证明,秦汉并没有被吓退。
产业兴百姓富
面对张沟村产业单一、果园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秦汉经过访户调查、实地察看、认真研究分析,提出以区域内资源禀赋为依托,尊重农民意愿,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张沟村逐步形成以苹果为主、花椒为辅、养殖业为带动的产业布局,改造提升苹果园800亩,新栽花椒1000亩。
村民张周平靠着家里的5亩苹果园早已脱了贫,去年纯收入4万多元,现在又种了3亩花椒,成了村里致富带头人。“秦书记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通过他的帮助和指导,我家苹果今年预计能卖6万多元。”张周平高兴地说。
贫困户张继平妻子有病,因病致贫,不能外出务工。勤快的张继平种有1亩苹果、4亩花椒,通过危房改造项目房子也翻修一新,并将争取今年脱贫。农闲时,张继平还凭瓦工手艺在村子周边打零工。“感谢秦书记的帮助,不能总让政府一直帮下去,以后的好日子应该自己奋斗。”张继平坚定地说。
根据村上有利条件,今年秦汉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一座年出栏1000头猪的养猪场,带动贫困户18人就地务工。“有第一书记在,我们就放心,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他商量。他组织开展工作,我们也很支持。”养猪场负责人张春虎说。
连续两年,张沟村苹果产值稳定在300万元左右,群众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以前“等靠要”思想完全改变,由“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截至2018年底,张沟村共脱贫102户480人,未脱贫8户48人,贫困发生率已降到3.9%。”秦汉告诉记者。
安居才能乐业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吃水靠肩挑,运输靠驴驮。这就是张沟村以前的写照。行路难、环境差、基础设施欠账大是张沟村的突出性问题,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迅速扭转局面,秦汉先后向市县两级多个部门积极争取投资和项目,以市级美丽乡村为标准,在张沟村按照“一线统三点,道路带产业”的思路进行综合整治,“一线”即沿主干道新建一条900米长的文化长廊,配套休闲凉亭、太阳能路灯等。“三点”即完善以村阵地为主的行政中心,新建文化广场,修建文化中心。道路带产业就是完成产业路硬化1.4公里,修复水毁产业路5公里,硬化小巷道12000平方米,完成村小学校舍改造维修等工程。为方便本村群众进行果品交易,还新建占地1200平方米的果品交易市场1处,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也为全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感谢党的好政策哩!”享受二类低保的贫困户张彦文在家门口一边接水一边感激地说道。
张彦文等12户村民居住在村子外围,没有接通村上的自来水大网。秦汉排查时发现这一情况,设法为这12户村民协调到300米管道,动员大家筹工筹劳,就近接通村上的另一个水网,保证了这12户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彻底到位。
“过去村里到处都是柴草、粪堆。现如今,我们搬进了新房子、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硬化路,住在这里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说起村里近年来的新变化,老党员张永文赞不绝口。
走进村阵地,一根根旧木头堆满院子。正在记者不解之际,驻村帮扶队员吴文武说道:“这都是秦书记的‘点子’,我们把村民拆旧房不要的木椽低价收来,变废为宝。准备修建成广场的护栏,或做成生活垃圾收集箱,既环保又有效利用了废旧资源。”
经过秦汉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真帮实扶、苦干实干,张沟村群众梦寐以求的家家有果园、户户有产业,白天活动有场所、夜间出行有路灯,户户走上水泥路、家家吃水有保障的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得以实现。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秦汉被评为省、市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2019年被评为秦安县优秀党务工作者。
人心齐,泰山移。有秦汉这样凝心聚力、一心为民的驻村干部,村民也有了干劲。
对以后的帮扶工作,秦汉心中有他的打算。他说,下一步要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指导,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壮大基础产业,咬定青山不放松,确保脱贫攻坚任务按期完成,全面实现张沟村脱贫摘帽。
新闻推荐
本报秦安讯【记者耀文】“一条条水渠蜿蜒延伸,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一座座水库巍然矗立,一项项水利工程落地生根。”近年...
秦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秦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