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学区扶贫”为陪读妈妈解难题
生产车间里大家正忙着包装地膜。(图片由秦安县宣传部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8月初的一天,记者来到秦安县福雨塑业加工车间时,几名女工正在包装塑料地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厂里的女工多为陪读妈妈,学校放暑假,很多人回了家,平常人还是很多的。
来自叶堡镇的秦红梅说,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从幼儿园起,自己就搬来县城租房子陪孩子上学,今年已是她陪读的第九年了。“一年下来,孩子的学费、房租和生活开支要花很多钱,家里收入有限,但附近能打工又能照顾孩子的工作很少。”
秦红梅原先在一家超市工作,工作虽然轻松,但工资不高,而且中午要接孩子,给孩子做午饭,时间经常错不开,有时顾了工作就顾不上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福雨塑业在招聘陪读妈妈,工作量按件计算,离学校很近,来回也方便,就找了过来,现在负责地膜包装工作。“在这上了4年班,一天五六个小时,时间比较自由,既能照顾到孩子,一个月下来还有三四千元工资,基本开销完全没问题。”对于“学区扶贫”的益处,秦红梅深有感触。
在秦安县城,像秦红梅一样的陪读妈妈还有很多,她们多来自附近乡镇农村,以种地务工为生,为了孩子上学,来到县城陪读。面对新环境,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没法出去打工,家里少了一份收入,开支却越来越大。”一位陪读妈妈告诉记者。
近年来,为解决城区陪读家长日益增多、大量劳力闲置和企业用工难等问题,秦安县按照“政府谋划指导,部门协调落实,学校联系结对,企业保障就业”的扶贫思路,由教育扶贫部门协调学校周边企业,将城区陪读家长安排到各大企业工作,让陪读妈妈们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实现了稳定就业。
秦红梅工作的福雨塑业便是其中一家。福雨塑业是一家集农用地膜、棚膜、塑料管材等制品研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秦安县实施“学区扶贫”以来,福雨塑业结合公司周边学校集中、陪读妈妈多的实际,积极创建陪读家长灵活就业扶贫车间,实行灵活上下班的工作机制,为陪读妈妈提供适合岗位,每年提供就业岗位300个,累计吸纳陪读家长6000人次,有效增加了陪读妈妈的收入,防止一些家庭因学返贫的现象。
“公司离县一中一公里左右,我们把企业定位为学区工厂,吸纳陪读妈妈就业,为她们提供食宿,不仅解决了公司的用工难题,也让她们有了稳定的收入。”福雨塑业负责人陈二虎告诉记者,在招用陪读妈妈时,公司坚持因人供岗,因人施策,为掌握不同技能的陪读家长提供包装、操作、拌料和保洁等不同岗位,让她们都能在各自岗位上顺心工作。此外还根据务工人员工作绩效实际,建立一次性奖励500-10000元的奖励机制,提高年务工收入。对子女被高等院校录取的陪读家长,给予2000-5000元的补助,减轻贫困户家庭负担。
“之后我们将继续招聘陪读妈妈到企业务工,同时建设学区公寓,为陪读家长免费提供30平方米的住房一套,让陪读家长安心陪读、放心务工。”陈二虎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探索“学区扶贫”过程中,秦安县通过建立果库务工模式、超市宾馆用工模式和工厂用工模式,与果品交易市场、大型超市宾馆、企业建立劳务输送关系,形成了以县一中为主的城南学区、以四小为主的城中学区和以西川中学为主的城西学区三大学校集中建设区,由教育扶贫部门与企业协调落实就业岗位,与邻近企业联系结对,根据陪读家长年龄结构、务工意愿、技术技能等实际,将陪读家长安排到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稳定就业。截至目前,25家企业共吸纳陪读家长务工人数905人,实现年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探索出了一条学区扶贫新路径。
新闻推荐
本报太原8月15日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满福)刚刚在二青会射击赛场为甘肃代表团夺得10米气手枪团体银牌的15岁小将张雅...
秦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秦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