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匾额背后的故事

甘肃日报 2019-08-01 03:55 大字

蔡氏家族遗留木制匾额。

秦安县博物馆牌楼式大门。

□ 安俊维

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相当于建筑的眼睛,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

由于匾额在建筑物中占据了显耀的位置,因此极受古人重视。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牌匾,简称为扁、匾或额。也有说,横写为“匾”,竖写为“额”。中国的古建筑门屏上端,多缀有匾额,其特点为文字不多,一般二字、三字、四字。匾额的内容丰富,主要突出爱国、孝悌、劝学、教子、忠贞等中国传统文化主题。

到秦安县博物馆参观过的人一定会对其牌楼式大门留有印象。其实,这座牌坊和相关匾额跟秦安本地的蔡氏家族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文化遗产与蔡氏家族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据秦安《蔡氏家谱》记载,明代中期蔡氏祖先蔡小甘(始迁祖)从湖北襄樊迁至甘肃秦安。长子后裔居孙蔡村,次子后裔居县城柳林池(原秦安县衙、今育和园小区对面),三子后裔居西川镇。

除了家族聚居地、家谱,蔡氏家族还留下了两处祠堂、数块匾额。县城的蔡氏祠堂原在兴国寺西门北侧,后来牌楼迁移至秦安县博物馆南侧。牌楼保存完好,饰以荷花、仙鹤等花卉鸟禽类木雕,中部门楣上刻有清代贡生党维藩所书“荣封六世”4字。封,是诰封的意思。据《清会典》记载,针对官员本身的诰命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子,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说明在党维藩所处的嘉庆时期,蔡家已经是连获六代封赏的簪缨世族了。城南蔡家山是县城蔡家的另一支,也有一处祠堂,存三开间土木结构老屋。

在秦安县博物馆仍保存有一块木质匾额,上刻“竹筠松心”四个颜体大字,原悬挂在今太白街县教育局门口的一座牌坊上。牌坊是为蔡曰康的妻子张氏而建立的。新中国成立后牌坊拆除,匾额被秦安县文化馆收藏(当时未设博物馆)。竹筠松心,出自《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意为:礼对于人来说,就好比竹箭外表的青皮,又好比松柏的内部实心。竹子直而曲,虚心而不倒。松树耐严寒而不凋零。题写者用松竹来比喻坚贞高洁的品德。这古匾额上字面字迹古厚舒展,含义深远。

匾额左边有1行题款:“刑部左堂安化李华之题”,两方篆体朱印:“安化”“李华之印”。右边有8行颜体小序,内容为:“吾戊戌岁奉命赈灾陇右,莅止秦安,寓于邑庠生蔡子增家。堂构莹洁,内外严肃,上悬贞洁张氏匾。询之,知其为故学生曰康之妻,盖增母也。细按生平,其苦忠清操,堪为芳型。此朝廷风教所关,不可泯灭,用书额以示奖焉。”

题写者李华之(1640年-1718年),字秀实,山东诸城人。妻子为山东诸城大族王氏二女儿。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78岁高龄的李华之任全国会试大总裁。会试刚毕,平凉、巩昌诸郡发生地震,他受命往勘。调查核实了灾情后,他奏请对灾区实行赈济。当李华之来到秦安,没有住宿在官衙,而是住在一位庠生家。这是偶然的,还是有什么联系呢?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在蔡氏家族中有一位蔡曰逢和李华之有交集。蔡曰逢(1690年-1751年),字方卜,为康熙五十七年进士(第二甲赐进士出身),被挑选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清初是四月举行殿试。所以笔者大胆推测,李华之住在蔡家的原因,他是当年蔡曰逢的考官。自宋太祖之后,进士由御前殿试取录,进士从此成为“天子门生”;同时亦明文规定以后举人不得自称考官门生。蔡曰逢属于他的“门生”,但在交往中不能这么称呼。

据《秦安蔡氏》记载,秦安蔡氏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按辈分排序取名。例如,第十代蔡曰逢(曰字在五行中属火),第十一代蔡祖墀(火生土),祖墀之子名叫蔡锡伯(土生金)。蔡曰康和蔡曰逢是同辈,蔡子增是蔡曰康的儿子,是蔡曰逢的侄子(或堂侄)。

在李华之题写匾额以前,已经有一方“贞洁张氏”的匾额,但为了表彰张氏的懿德,李华之自己复又题写了一块匾,以此宣扬朝廷教化风俗、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的意图。在这位朝廷要员眼中,蔡家的堂屋内外环境整洁,氛围严肃。赈灾还没有结束,李华之便接到圣旨,令其回朝议事。因甘肃离京城太远,李华之昼夜赶路,竟劳过度而致疾,卒于归途,时年78岁。也就是说,作者在题写这块匾额不久之后就过世了。

另据《秦安县志》记载,在今兴国商城当街曾有一座牌坊,上书“恩纶三锡”4字,是为蔡曰乾妻周氏而建造的,今不存。恩纶的意思是“恩诏”,意思是皇帝颁发的诏书。古时候,天子赏给臣民的最高礼物是“九锡”,是包括车马、衣服、乐器等在内的九种物品。恩纶三锡,意为皇帝为蔡家赏赐了三种物品,具体不详。在古代,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古代社会,像蔡家这样的书香门第,其女眷一般也是知书达礼的。

匾额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族的门脸,通过匾额上的寥寥数字,就能看出这个家族的门第层次、道德修养、思想情感、处世哲学、精神寄托以及对未来的追求……通过匾额我们对蔡氏家族略知一二。不仅如此,蔡家还是一个非常重视家教、家风的家族。今仍存有《蔡氏家训》:

万事从根本,须将孝悌先。一生行不尽,留与子孙传。

金玉非为宝,清闲胜做官。买书千万卷,留与子孙观。

积善天终佑,家和福自生。广开方便路,留与子孙行。

有客来相访,如何是治生?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此家训简明扼要,概括为“孝悌、读书、积善、耕田”八个字,不仅体现出传统中国耕读传家、重视读书、积善成德的特点,而且反映出古人对待人事由小及大、谨小慎微的作风,体现出对待公众事务一丝不苟的严正态度,也正是在这样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下,蔡家历代屡现杰出人士,除了上述几位,还有武术家蔡潮、蔡赟、蔡锡伯,中医师蔡子烈,诗人蔡景文等,他们或博学、或贤能、或风流蕴藉,各有成就。蔡家之所以会兴旺,也许就是靠着家族遗训为共同的精神纽带。蔡家子孙的职业可以说多种多样,有人习武,有人教书,有人行医,但是孝悌、耕读、积善的家训始终传承。

这些沉淀历史印迹的匾额,虽然有的经过岁月打磨,已失去了往日芳华,其记录的背后故事,承载的传统家风门风,却通过质朴的镌刻得以代代传承。

(作者单位:秦安县博物馆)

新闻推荐

为了乡亲能致富 甘愿做个“吃亏”人 记秦安县魏店镇大湾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李岁祥

他,今年51岁,大半辈子与黄土地打交道。在44岁的时候,凭着吃苦好学取得了甘肃省实用人才中级职称证书和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秦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秦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