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发展基础,提升产业要素品质,强化全域公共服务保障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解读之八
省委、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指出,“以全域旅游为统揽,着力补齐品类,提高品质,提升品位,打响品牌,促进甘肃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助推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
甘肃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秦安大地湾遗址更是把中华文明的源头向前推进了三千年。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化:远古的伏羲文化、带有史前文明印记的彩陶、以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万象石窟、雄奇壮丽的长城、悠悠的丝绸之路以及多彩的民间艺术等。在长江、黄河与内陆河的滋润下,在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和高原高寒四大气候类型的影响下,甘肃倚靠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高原,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多彩的山水画。和谐团结的民族融合和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也各自为甘肃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8年春节期间,甘肃省共接待游客9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64.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和26.7%。在已公布春节旅游信息的17个省份中,按旅游综合收入排名,甘肃省列第12位,属于旅游弱势省份。这与甘肃省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并不相匹配,表明资源的丰富度仅仅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而要想旅游业异军突起,并建成旅游强省,就要从夯实发展基础、提升产业要素品质、强化全域公共服务保障着手。
提升景区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往往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加分项,因而景区先行是拉动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景点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高低则决定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程度,所以景区建设至关重要。景区的建设应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两方面考虑,深入挖掘地形地貌、山水田园、文化民俗等旅游价值,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促进旅游业态产品转型升级,加强游客人文关怀,实现景区可持续、高质量、品牌化发展。比如,发展文化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铁路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低空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商务会展旅游等。
完善要素结构,发展全域旅游。景点辐射周边区域,周边区域服务景点,逐渐形成“由点及线,连线成片”的全域旅游格局。提升产业要素品质,软件硬件一起抓,一要丰富旅游商品供给,包括研发具有高价值、有品位的旅游商品,开发易携带、有特色的地方产品,建立商品营销中心。二要开发特色旅游餐饮,囊括挖掘特色小吃,打造精品陇菜,举办餐饮节会,建设多元化就餐场所,制定饮食卫生标准等。三要发展多元住宿业态,就是形成星级标准、品牌标准和非标住宿三种形式并存的住宿业格局,来适应市场的多元需求,包含高级酒店、经济酒店、主题酒店、特色民宿等。
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构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构建快旅慢游的交通体系。一方面是要统筹考虑旅游需求,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交通运输方式之间“零距离换乘”。另一方面是加强旅游辅助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包括旅游集散中心、公共停车场、车站、机场,增加旅客周转能力,提高免费WiFi服务。二是构建便捷共享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快旅游咨询和服务体系建设,升级服务区的旅游功能。三是构建互联智能智慧旅游体系。依托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传感技术等,构建智慧服务体系、智慧营销体系、智慧管理体系和智慧政务体系。四是构建防控并重旅游安全体系。建立旅游安全服务标准规范,加强旅游景区安全监测,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游客旅游安全意识,增强景区旅游救援能力。五是构建综合高效旅游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省、市县旅游综合监管机制,高效开展综合执法,广泛推进旅游标准化活动,加快建立旅游行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蕙熔春节长假过后,各行各业迎来开工潮,同期而至的还有“用工荒”。初五刚过,兰州市七里河区万辉广场一家特色餐饮店老板何民勤就开始招聘服务员。去年的“用工荒”让他记忆犹新,今年不得不...
秦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秦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