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台前动容幕后 大秦腔吼出最浓西安年味
西安秦腔剧院在西安演出《游龟山》记者 尚洪涛 摄西安秦腔剧院在甘肃秦安县演出记者 尚洪涛 摄
“这个味儿,很西安!”正月十五,从成都来古城过年的游客安然边说,边笑着让孩子跟扮上相的三意社秦腔演员合个影——一声秦腔,吼出的是属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精气神儿,而对于许多外地游客而言,一声秦腔,带来了属于西安本土,热气腾腾的传统年味儿。
从别具古韵的西安博物院,到人流如织的大唐不夜城,从热闹开场的易俗大剧院,到百年传承的易俗社剧场……助力“西安年·最中国”活动,从除夕前到正月十六,西安秦腔剧院带来的悠扬秦声响彻古城的大街小巷。为让更多游客领略秦腔风采,这支200多人大团队中的每个人,整个春节期间,没有休息过一天。
秦味悠扬
新春期间古城处处有秦腔
“百年老字号就是不一样,有情有声,把人看美了!”2月21日,西安博物院“荐福大庙会”的舞台前,人头攒动,赶来看秦腔的游客、市民将舞台围得水泄不通。
同样火爆的场景,也出现在大唐不夜城现代唐人街、易俗大剧院、易俗社剧场等地——作为拥有两个百年老字号剧社易俗社、三意社的西安秦腔剧院,今年肩负了分散在古城多地的“西安年”惠民演出任务。200多名演职人员全员齐上阵,“连轴转”式地穿梭于各个演出地。
台上的演员声情并茂,唱腔、道白时而欢快喜悦,时而悲愤凄凉,一招一式彰显身段功夫。台下人群中,不少小朋友被家长架在肩膀上眺望舞台上精彩的演出,叫好声此起彼伏。
春节期间的古城处处有秦腔,让更多人品味到三秦大地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记者了解到,新春期间,从国家级平台央视,到在网友中人气甚高的原创精品短视频平台“二更”,都饶有兴致地对“西安年”中的秦腔表演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更”工作人员赵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春期间“二更”将“西安年”的镜头对准秦腔,是想让更多年轻人发现秦腔之美,“通过跟拍我们发现,这种传统艺术有着蓬勃而顽强的生命力——我们的很多拍摄导演都是‘90后’,他们通过这次拍摄,对秦腔有了一个观念上的转变,从陌生,甚至有些抗拒,到为秦腔演出的精彩和火爆所折服,他们对侯红琴等秦腔名家春节期间不停步地为民演出印象深刻,由衷钦佩艺术家们对艺术的坚守、热爱和传承。”
公益演出
把观众请进剧院享年味
让不少古城戏迷欢喜的是,今年除了在庙会和街头就能零距离欣赏到名家表演外,秦腔剧场的演出票价也极其低廉。一家老小相携走进剧院看大戏过大年的场景,成为古城一道风景。
西安秦腔剧院市场部工作人员刘肃告诉记者,今年西安秦腔剧院从除夕前就推出了“过年看大戏秦腔最中国”惠民演出活动。“活动期间,名家荟萃,一台由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得主领衔主演,众多国家一二级演员参与演出的精彩剧目,最低票价只需30元,此外,还有近千张公益票回馈戏迷朋友,通过新媒体平台免费发放。我们希望让每个想要品味西安文化的人,都能在新春聆听到大秦正声。”
据统计,在“过年看大戏秦腔最中国”活动期间,仅西安秦腔剧院的剧场演出就迎来了超过一万四千观众欣赏秦腔艺术。
公益舞台不设门槛,不仅把市民、游客“请进来”,更邀请许多城市最可爱的建设者们走进了艺术的殿堂——除夕前夕,百年剧社三意社的经典名剧《火焰驹》在易俗剧场唱响,这场由西安秦腔剧院举办的爱心专场演出,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献演,百余名环卫工人们置身于古色古香的氛围中边品茶边看戏,怡然自得。
“让广大市民和游客过好西安年,也让每位辛苦工作一年的城市建设者,通过欣赏本土戏曲感受春节的快乐。”西安秦腔剧院董事长兼总经理雍涛表示,响应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西安年·最中国”活动号召,今年新春到来之际,剧院提前一个多月开始了相关活动的策划,“以公益演出开始,以公益演出收尾,此外,剧场中的秦腔演出还融入了不少新形式,比如和书协的书法家们携手为观众们送上春联、福字,观众们的反响非常热烈,每场都是座无虚席,我们就是要让西安市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看到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中的新气象。”
台前幕后
“只要观众开心,我们吃盒饭也香”
好戏连台,让人忘记了时间。连续多日,观众有增无减。这一切的背后,是西安秦腔剧院所有演职人员默默的付出——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十六,这支‘秦腔铁军\’从管理层到演员再到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服务员,没有休息过一天。
大年初五,气温骤降,天上下起蒙蒙细雨,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游客,挤满现代唐人街。
在现代唐人街的休息室里,几十位秦腔演员抓紧时间化着妆。跟组的西安秦腔剧院工作人员李林强告诉记者,从正月初一起这里游客就多了起来,而身兼唐人街人气最旺的表演任务——花车巡游,参与的演员需要从上午11点到晚上8点,每小时一场,循环表演。“秦腔演员的扮相与化妆又特别繁琐,需要大量时间准备,很多演员过年期间都是6点多起床,深夜才能到家,有时候刚吃一口饭就要去表演。”
去年底,李林强才成家,但他没有与妻子度过小家庭的第一个团圆除夕。很多观众记得,除夕夜央视《2018传奇中国节——春节》栏目,对当晚大唐不夜城的西安年夜气氛进行了直播报道,其中在现场演出的经典秦腔《五典坡·飘彩》占据大量篇幅。那晚,李林强和包括西安秦腔剧院董事长兼总经理雍涛,梅花奖得主、三意社社长侯红琴,著名秦腔演员王瑛、屈淑红、巩姣浇、陈冬玲在内的许多剧院演职人员,都是在后台吃着盒饭度过的除夕。
过年期间,易俗社在完成初一到初八的西安演出任务后,又马不停蹄赶赴甘肃秦安,第六次走入秦安广场开始了五天十场的经典剧目公演。所到之处,人山人海,能容纳万人的广场站满了群众。秦腔名家带来的《龙凤呈祥》等经典秦腔演出,更把属于“西安年”的年味送到了他乡,影响力愈加扩大。
“今年春节由于演出密集、演出地分散,大家的工作强度确实都很大。但我们都说,只要观众看得开心,我们在幕布后吃盒饭也香得很!”侯红琴笑着对记者说,“看起来是很辛苦,但我们行当有一句老话——戏比天大,更何况今年春节那么多游客来到古城,就是希望领略最地道的西安年味。秦腔作为本土传统艺术,大家都想齐心协力充分准备、认真演出,把它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观众。”
她表示,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也成为不少演员最坚实的后盾。“之前布置工作的时候还担心大家心里有情绪,但没想到大家特别理解和支持,我们有的演员给家人打电话说过年不能回家一起包饺子了,家人也特别支持,说给大家把戏演好,让外地游客好好看看咱最中国的秦腔、最中国的西安年比什么都好!”记者孙欢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少娟视频聊天、抢红包、集福……这些似乎属于城市人的“网事”,在天水市的农村一样火,不论是五六十岁的老人,还是普通农家妇女,一样都玩得不亦乐乎。镜头1:老陈迷上视频聊天2月26日...
秦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秦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