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嘉峪关诗话 (十三)

嘉峪关日报 2018-02-13 13:07 大字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诗:五月天山白雪皑皑,

寒气凛冽草木凋敝。

军中闻笛《杨柳》依依,

无花无柳春风难觅。

鸣金击鼓进退有节,

枕戈待旦夜以继日。

慨当以慷亮剑出鞘,

同仇敌忾誓歼顽敌。

题目《塞下曲》出自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原诗共六首,这里是第一首。作者李白(公元701—762年) ,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号“诗仙”。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后随父遁还蜀中江油。所作诗以乐府、绝句尤为杰出,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著有《李太白集》。诗中的“天山”指祁连山。汉代匈奴称“天”曰“祁连”。“折柳”即乐府名曲《折杨柳》,属“横吹曲辞”,“柳”谐音“留”,多用于送别。

这首《塞下曲》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戍边将士丰富的内心世界,其景苍凉,其志豪壮,读来激动人心,感人肺腑。

首句“五月天山雪”点明时间,极写祁连山下河西边地的苦寒。“五月”(阳历六月)在内地已进入暑天,而在天山(祁连山)还是一片冰雪世界。祁连山横枕河西走廊南面,绵延100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主峰酒泉南山高达5547米。由于地处高纬地区海拔高,所以在夏季依然白雪皑皑,寒气逼人。“无花”二字描述了塞下春风不到,万物凋敝的荒凉萧索景象。仲夏五月尚且如此,其余三季可想而知其严寒。“折柳”句表面看写边地闻笛,言外之意指无柳而折,“折柳”之事只能“笛中闻”了,所以“春色未曾看”。由此可以感知边关将士置身荒寒之地的艰苦和思家念亲的情怀。

五、六两句风格由苍凉变为雄壮,写士卒在恶劣的环境中紧张艰险的征战生活:平时听鼓声向敌人进攻,晚上抱马鞍而眠,其夜以继日、枕戈待旦的情况如在眼前。“晓战”与“宵眠”相对应,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着一“抱”字更增加了紧张氛围,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要翻身上马,奋勇出击。用语极为精当。

七、八句音情高亢,振奋人心。表现将士们不畏艰险、同仇敌忾、誓歼顽敌的英雄气概。“楼兰”借指敌军统帅。该句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苍凉雄浑豪放,“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旷远奇逸之思”(姚鼐),是五律别调佳作。

李白的边塞诗和盛唐其他边塞诗人的作品一样,体现了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这和盛唐时期特定的时势环境是分不开的。唐代特别是盛唐时,国家统一,国力空前强大,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各民族商业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频繁,社会充满自信,边塞战争威武雄壮又备历艰辛,是当时诗人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李白向往边塞,渴望建功,但他不曾到过边塞,他的边塞诗往往利用乐府旧题,凭借自己对边塞的理解,运用富有边塞特色的意象如雪山、天山、大漠、长风等,创造一种壮美飘逸的诗境,抒发豪迈的情绪。在他的《塞下曲》(其一)中,就是利用“花”、“柳”、“金”、“玉”等富有装饰美的绚丽辞藻的搭配,达到音、象、义的最佳组合,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奋发的精神,高远的志向。

新闻推荐

质量曝光台 这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首席记者金奉乾)1月29日上午,甘肃省食药监局发布,近期省食药监局组织抽检1750批次食品,不合格样品6批次。不合格产品为:秦安县家福乐购物中心销售的标称兰州迎客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分装)的兰州百合干;...

秦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秦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