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民居三春流水 岁月静好

甘肃经济日报 2020-11-19 00:39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成侠 缑玉明李双胜文/图

我说的胡氏民居,是天水秦州区步行街旁的那处民居,它现在被掩映在周围的高楼之间,如果不是特意去寻访,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步行街照样熙来攘往,尤其是入夜后,各色吃食店活色生香,构成了一个城市别无二致的生活节奏。

算起来,天水是一座古城,尽管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它逐步和南方发达省份接上了轨,古建拆迁是一个无可回避的话题,但至少目前,这座城市还保留着基本的未经“改变”的诗意。从胡氏民居,到伏羲庙,再到南郭寺,构成了古城依稀的轮廓和天际线,而街道两旁的银杏树在秋阳下变得金黄一片,点染出了一座城市应有的厚重氛围与沧桑过往。

如果以为有一栋民居就是一座古城的全部,那我们显然不了解城市的本质——城市是变化的,不要忘了天水是一座千年古城,早在汉武帝时就置天水郡,郡望在今市区西南。而今,寻常巷陌里古意早已难觅,但自汉以降,朝代更替往来杀伐开始摧毁这座城市之前,天水也一直在不断地新建和重建,并不存在一个线性的格局。因此,被保留下来的胡氏民居在经历数百年风雨侵蚀之后,则更像是一处文物孑遗。

有趣的是,有了现代城市后,人类保护历史遗迹的意识才抬头,历史开始有“标准像”了。早期,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还处在“古代”,理所当然地并不在乎城市历史的延续性,该拆的拆,该建的建,有意无意地,就把一段历史叠加到另外一段历史之上,于是就有了今天所谓的考古“断代”。

对天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胡氏民居仅仅是其过往中的一个片断。它独特的魅力在于,它承袭了古秦州汉唐建筑的朴素典雅,今人流连其间,便不由放慢了匆匆而行的脚步,在闹市里感受时光被慢慢拉长,让生活的节奏恢复到了原初的模样。

尤其是秋天,这处宅子里树影婆娑,秋阳映衬着土墙古槐、木楼竹风,既投射出北方民居的庄重和严谨,也衍生出南方民居的纤巧和灵动,毓秀中不失豪放,绵邈中蕴涵情致,在陇右绝无仅有。

有数据表明,中国平均每天都有80到100个古村落在消失,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一直在持续,许多古民居未能避免被拆迁的命运。好在天水城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们眼光独具,并且手有余香,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里不为土地开发红利所动,竭力保住了这一遗存。胡氏民居因此于2001年6月25日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这在全国范围内其规模也是不多见的。

胡氏民居,当地人称其为南宅子和北宅子,是明代名臣胡来缙和胡忻父子创建。作为私家宅院,其形制基本按传统民宅的四合院形制构建。

南宅子略呈矩形,大门位于庭院东北角,硬山形屋顶,面阔三间,今天所见的当心间为后来改建时所加胡氏清代的一位夫人的节孝牌坊。大门当心间门额上题有“副宪第”三字,表明了主人的身份。门内为一小天井,正对大门的是影壁。天井西侧有一垂花门,门额题有“桂馥”二字。垂花门通入前四合院,南边房屋为正屋,在两进的四合院中这一正屋又为过庭,通过它可以直达后四合院。前后两进四合院的正屋自明万历朝建成之后,未进行过大的翻修,至今依然保持着400年前的原貌。

游人至此,面对这一数百年来被“速冻”的情景,感觉历史在一瞬间凝结了。尽管门外是汽车轰鸣的繁华街道,门内却是恍如隔世的古朴宁静。一座城市,就因古建的存在而变得厚重且又灵动起来。

南宅子大门外,越过马路就是北宅子。

北宅子是一处近乎正方形的建筑,原为正院三进,侧面建有大小院落五个,现仅存二、三院的前后正庭与中院庭楼及厢房。庭楼梁记上明确记有“大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题记,而万历四十三年为公元1615年,这个时间点距离欧洲1640年资本主义革命仅有25年。当时明朝的皇帝们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华夷之辨是主流思潮,而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200年后的鸦片战争则彻底让天朝梦断。

当然,这是题外话。

北宅子庭楼面阔五间,楼阁两层,重檐硬山屋顶。下层六列六柱,檩与柱的勾搭做法远较南宅子为复杂,檐柱石与檐柱之间的乳袱呈弯月形,古建中称之为“月梁”,属于官式建筑中极为考究的构建做法。上层檐柱间镶嵌有雕花栏杆,每间各有栏板及绦环板五面,每片以减地浮雕的手法雕出一组团花图案,有荷花、牡丹、西番莲等不同样式。其中还有一面在圆形开光雕出一人物形象,准确地提示了原有建筑的一种“人情味”,如此,则移步换位,就可在一个封闭的院落中看到不同的景致。

也许这样的可能并不存在,已经丢失的历史信息需要在空洞的视觉大海中打捞,而且不见得一定会有什么收获。相比西方石质建筑的耐久性,中国大部分土木建筑在与时光的较量中实在太过脆弱了,断墙颓垣是古建的常态,而更多被时光勉强容留的古迹,往往“历世既久,悉毁于兵燹;间有遗编,多为世俗秘而藏之”。有的空余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甚至连废墟都无迹可寻。

胡氏民居无疑是幸运的。它的完整呈现,对于一个访古寻幽的人来说,多个时刻的城市面貌,多种声音的聚合,可能赶不上一幅完整清晰的构图来得有趣明了。走在民居的巷陌里,仿佛能看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影,仿佛穿越至儿时的小院,听到父母的呼唤,闻到厨房里饭菜的香味。当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阮仪三一行来此参观时,他们三人驻足良久,赞叹它是“典型的明代官式风格,典型的明代官式气派”。

自胡来缙父子始,胡氏后世几辈亦宦游亦执教,以书香传家,至今祖荫犹庇,其后裔在此生生不息。胡氏庭院中花开花落,苔痕满阶,古今多少事,都付春秋风雨中了。

行文至此,回到古建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这个老生常谈的旧话题,我们的确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有时候,我们走得太快,忘了来时的路;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等灵魂跟上来,让精神和身体同行。

天水在城市开发中,能够站在历史文化的角度,用心呵护各地遗迹遗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保留下这处古民居,避免了被拆迁的命运。这种经营城市的理念,正应合了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给这座城市留下了饱满的精气神和温润的人文色彩,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城市建设者们借鉴。

三春流水,岁月静好。掩映在闹市里的胡氏民居,寒来暑往,如今仍以饱经世事的目光淡然打量着过往行人。在都市喧嚣的熙来攘往中,不增不减,你来或不来,它就在那里。

来的人会懂,不来的人会想念,这就足够了。

新闻推荐

【非遗】天水雕漆:典雅光润漆美千年

张静宋昱静雕漆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工艺,相传始于秦汉,而天水雕漆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天水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历史...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