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氤氲着迷离的思念

白银日报 2020-07-18 00:46 大字

□刘志宏

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一闭上双眸,故乡氤氲着漫山槐花的芬芳便会溢满我的脑海。我知道那是我记忆中的爱人,仿佛身穿一袭白裙的古典女子,用浓浓的纯情酿造着我的初恋,编织着我的憧憬,从天河热土的明山秀水中袅袅而来。春花秋月、细雨柔风……相思缠绵的歌吟里,故乡大地的一切在我的眼前渐渐朗润起来,有血有肉,古色古香,形象鲜明。每每此时,我感情世界里那只蝴蝶,总在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翩翩着一幅幅唐诗宋词的画图。

故乡深居西北腹地,毗邻关中平原,因“天河注水”而得名,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一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胜地。

据考证,早在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始祖伏羲的子民们在这里始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文明,而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先哲,如伏羲、秦始皇、苻坚等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至今,伏羲八卦、南郭诗意、麦积烟雨、石门夜月,以及古朴精美的元明清古建筑描绘着神奇的传说和壮美的景观,无一不在提升天河热土的知名度,吸引着中外游人。尤其是每年农历五月初,入选民俗礼仪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伏羲文化节举行之时,来自海内外的华夏游子齐聚天水,寻根问祖,祭奠伏羲。在一柱柱心香飘起的虔诚里,将龙之血脉渗入中华民族的灵魂,让每一位游子在感受位居三皇之首,尊为百王之先的“人文之祖”创造的神奇的伟大。

我有幸拥抱着故乡的千娇百媚,让情的放纵和爱的热烈渗透每一寸黄土,渗透在我的灵魂里成为一首首诗。

记得孩提时,纯朴厚重的腊月便是我心灵里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一放寒假,我的心便开始为除夕飞翔了。虽然,简陋的土坯房、篱笆墙围成的大院缺少诗情画意,但也是我们放飞感情的一片天地。家里最忙的人莫过于母亲了,从腊月开始,冒着深冬的严寒,顶着月色和星光,精心准备着与春节有关的各种东西;最高兴的莫过于我们,天天在土地上赢弹子、玩三角、打木猴、滑冰……盼望除夕夜的到来。那时不仅有新衣服穿,而且还可以尽情地享受好吃的好玩的,在童话般的境界里释放自己的个性,不管有什么过错,都不会受到父母的责备和惩罚。

我和伙伴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放爆竹,虽然买的不多,但我们格外珍惜。先将鞭炮暖在热炕头上,这样到放的时候会格外得响亮。由于成串鞭炮要等到大年三十晚上才允许放,年前我们只好将一串一个个地搓开来,想出各种花样来放。我喜欢把爆竹扎进雪中燃放,一瞬间,雪花翩翩,犹如满天银蝶狂舞;而弟弟则爱把点燃的爆竹用一个盆扣上,一声脆响,盆子便会翻个底朝天,似乎更有一番情趣。我们常常一对一地比谁的鞭炮响,看谁的炮花在幽蓝的夜幕下炸得灿烂。而姐姐和妹妹,她们最关注的便是自己的新衣服了,看谁的新衣上蝴蝶飞得多,谁的花开得美。

故乡的渭河水虽然不大,但在我的生命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我小时的欢乐以及心中滚滚的诗情和这条河水有关。

一到夏天,渭河水便是我的天堂。那浪花朵朵的欢笑里,我和伙伴们泥鳅一般地光着屁股在水中钻出钻进,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尤其是爱国、嘉林、毛牛,狗刨的姿势刚劲有力,仰泳的动作潇洒自如,摔泥炮的率真狼狈不堪……或许,正是这不经意的快乐蕴含着一种精神一种寄托,一种阅尽童贞后浪漫的积淀,以一种无私、一种启迪、一种热爱的情怀和生命壮美的赠予,才得以让我和伙伴们多年来积聚久远的顽强与坚韧。至今,我都固执地认为是这条河水给了我诗的灵感和写作的勇气,让我在记忆的浪花里尽情游玩,湿润永不褪色的创作冲动和热情。我曾写诗记之:“自幼童心远,清贫月色寒。渭水文思地,北山乐翻天。雀跳门前柳,灯昏诗兴燃。友朋三五众,嬉戏数十年。”

虽然,今天的渭河已没有了往昔的汹涌。但站在岸边,望着东逝的河水,你依然能感受到它英气逼人的豪壮,依然能领略到它从灵魂深处散发出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因为在它的怀抱里,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和石窟文化,像一串串历史明珠,辉耀着中华民族青史上最有生命力的激情,诠释着作为旅游名城的天水亘古灿烂的文化品位和历史高度,以及大西部的天空下那激荡着生命之火的深情回眸。

在故乡,那座小得连名字都十分土气的村庄——咀头,常常让我魂牵梦绕。它坐落在渭河以北,十多户人家,散落在一片山坡上。窑洞、庄稼、小路、泥土以及那里的男人和女人,构成了这座小村的存在和黄土高原恒久的魅力。

这座小村也是我记忆中的乐园,抓蝈蝈、烧毛豆、捉麻雀……那些质朴的欢乐伴着苍茫的岁月,裸露着思想的根须,灿烂着童年的美丽。我的外婆就是在这里迈着一双小脚,耕耘在田地中,劳作在饮烟里,以自己的勤劳、善良与慈爱为我的童年编织着一件件温馨的外衣。而我文学的梦就是在那贫瘠的村庄中,沐浴着纯净的山阳,吸取着甘美的泉水,饱吸着土坑的气息,渐渐地浓郁成一级级方块字的台阶,走进都市的版面,放飞我感情世界中那一片橘红的色彩。

多少年来,我脑海中始终叠印着外婆慈祥的微笑:浓浓的夕阳洒满山野,村口那棵茂盛的古槐树下,外婆手搭凉棚,凝望着山路上渐行渐远的我们。在满山的秋风中偶然回眸,只见山势越来越阔,而外婆的剪影越来越小,最后和远山融为一体。每每此时,摸摸口袋里临行前外婆塞满的核桃、枣儿,心中的那份充实和温暖就会涌出一种异样的感觉。天苍苍、野茫茫,外婆的一片慈爱之心怎能忘?而如今,年已耄耋的外婆走了,谁又会把那黄土地一样质朴的亲情塞进我的情思之中,让我每次感受岁月的闪光呢?

是啊,在咀头生活过和正在生活的人们,都是小村匆匆的过客,因为时光的河流最终要走向更远的地方;而咀头却以一种顽强抗争的形象融进民族的血脉,用生命的韧劲与时间抗衡,用朴素的情感与岁月结缘,用深沉的博大承纳一切幸福和苦难,给了我思想上无限的动力。

年年清明,细雨、槐花伴着伤感,我都要去为父亲上坟。真情的泪光里,思念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父亲在里头……“除夕将临悲秦声,渭水瑟瑟几度重?生时已觉慈恩壮,去后更感爱心沉。冷云连天泪雨苦,衰草盖地断肠魂。谁言岁尽春已远,思绪飘零伤别情。”

十年前一个衰草寒烟,北风呼啸的日子,我们让父亲头枕南山脚踏渭水,栖息在这块向阳的坡地上,让一个平凡生命永远安息在生他养他的黄土地里。记得年幼时,家中生活全靠父亲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那一身黑色的棉衣裹着瘦小的身躯,奔波在阴云密布、北风呼啸的漫天雪花中,为家里的生计匆匆忙碌着,叫人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中的父亲。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大年三十夜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时刻,包饺子、蒸扣肉、炸油果子等,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那时,父亲常常会坐在土炉子旁的长凳上,一边翻着锅里的油果子,一边叮嘱我们往锅里放面团时要顺着锅边溜,千万不敢使劲,溅出油来烫伤了手。至今我都清楚地记着他当时的神情举止,那种生动地说笑和惬意的眼神流露出一种满足、一种坦然、一种主导全家的自信。当时家境虽然很一般,但除夕夜飘逸着温馨和谐的气氛至今记忆犹新。

遗憾的是十年前的腊月里父亲走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他用无私的爱和博大将阳光穿在身上,将慈爱捂在掌中,将希望点燃在灿烂的黎明,让我一次又一次聆听他遥远的笑语和足音,让我懂得了做儿女的有责任、有义务让老人和孩子生活得更好,这应是一种至尊之爱,一片深藏在父母和儿女情结中人性的智慧之光,一个至孝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石。因此,在每个清明节到来之时,我向天堂里的父亲寄去深深的祝福。我相信,一个哪怕再小的祝福也能穿越时空,即使它发出如麻油灯一样的光亮,也会照亮父亲的心房,以及灵魂深处拔节的亲情。“渭水当歌祭父灵,玉蝶朵朵飘秦声;雪圆新坟一抔土,泪洒霜凝万缕情。遥望冥国哭大道,聊寄纸钱慰忠魂;年年岁尽南山赋,心香一炷泪满襟。”

春去秋来,多少浪漫的相思,多少美美的往事都像一幅幅缤纷的画图让我留恋。或许,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乡有时也会淡出我的目光,但更多的时候,它脉脉含情的注视永恒地刻在我的心房,并且随时都以它的力量搅动我的思绪。因此,我相信一片思念再淡也能穿越时空,也会见证故乡拔节的历史,以及历史上那一页页闪光的辉煌。毕竟,故乡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细胞,有它的繁衍与裂变,让我在亘古昂扬的人生基座上,怀抱着一片鲜明的主题奋力启程,用生命感悟追求的坚贞,创造的快乐,收获的喜悦……

新闻推荐

天水供电公司人才强企结硕果

本报讯6月29日,天水供电公司举行“党建+保障大电网安全”安全知识竞赛,来自该公司各基层单位的16支代表队、48名选手参加了...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