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古宅子
在我的家乡秦州,古民宅建筑是一本厚厚的书,诉说着数百年的文化内涵,记录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让天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显得欲加古色古香。石家巷、三星巷、育生巷、飞将巷、务农巷、澄源巷……等多处坐落的明清时期官邸、名人、商人和普通百姓的旧居,布居合理,设计精巧,一般一进几院,院院相通,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可往往带着一股古拙的气息伫立在你的眼前,教你的心灵不由地感到震撼。
小时候曾到舅舅的家里去过,当时他就五十开外,慈眉善目,很是和蔼。记得他家又深又大的古宅子是祖上留下来的,就在石家巷附近,虽然有点古老破旧,低矮沉重,甚至叫人感到有点压抑,但当你穿过门前那棵千年葱郁的古槐,就可仰视古朴典雅的大门额上,雕刻有“清平居”三个苍劲的大字深嵌木质中。大门由双扇门组成,虽然经过岁月的长河,门面有些斑驳陆离,但上面雕刻的花纹,依然清晰可辨。穿过大门,对面就是照壁,照壁左右是雕刻精美图案的垂花门,分别可以进入四合院。院落按“品”字型布局,上房坐南朝北,双泼水房顶,厢房仍然以单泼水房顶为主,格板门墙上,雕刻着一些象征富贵长寿的花纹造型,使居家生活的氛围更加浓郁。厅前廊柱分别以松柏树作材料,梁檐雀替雕以草龙、神鹿等为图案,寓含松柏同春,延年长寿的意义非常明显。院子中间栽种着荷包牡丹、竹子、腊梅等花卉。所有建筑风格奇特,院落布局巧妙,房屋结构别致,砖木雕刻精细,工艺精湛。几百年风雨侵蚀,几百年香火传承,可古宅子依然保持着原有风貌。舅舅家的院落应该是一进二院的模式,但后院只是一块园子,几棵槐树,一片野草,一条小径通往厕所,再没有别的建筑。记得母亲说过,古宅子在民国九年(1920年)那场大地震都经受了考验,房子只是略有点倾斜,并没有倒塌,以致许多亲友都感到十分惊奇。可惜后来家道中落,院落维修不善,显得有点落魄,但历史沉淀下来的那种魅力,仍然令人称奇。
遗憾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舅舅家的古宅子早已被一片高楼所替代,但在我的记忆里,那座承受着先祖们辛勤汗水的四合院,在古宅子众多的秦州画廊里,和众多的古宅子一道成为天水文化名城的闪光点,它们的古朴典雅、原汁原味的秦地风格,就是一幅古画,诉说着昔日的文化内涵和木雕艺术的奇葩,验证着先祖们的勤劳智慧和工匠们建筑技艺的高超。站在此处,观看那历尽沧桑岁月的建筑,仿佛置身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谁的心中都会涌现出一种怀古的情感。
其实,在秦州像舅舅家这种普通而古老的住宅很多,因为家乡被誉为“羲皇故里”,以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孕育了众多的物质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遍布秦州各地。其中保存最完整,最为有名,也最具魅力的明清古建筑群——胡氏民宅,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以多姿多彩的民情风俗展览,再现了家乡的历史风貌,成为天水旅游的又一热点。
胡氏民宅,是明代嘉靖举人,山西按察副史兼雁门兵备道的胡来缙,在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在天水修建的一座私宅。整个古宅占地面积4050平方米,由九个四合院,四十二座建筑,分东西两个建筑区域。东区由杏林院、凌霄院、杨家楼院、董家院和杂院等五个四合院组成,西区由桂馥院、槐荫院、书院、棋院、绣楼和花院组成,是宅子的主体部分。这些古宅建筑虽然经过四百多年的沧桑岁月,至今依然闪烁着人性的灿烂光辉,让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更加绚丽多彩,给今天城市人提供了一道精神文化大餐,让每一个游客在欣赏它们美妙艺术的同时,还能依稀感受到胡氏家族的兴衰变迁,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历史进程。此外,建新巷清代四川道台石作瑞及家族故居,连家巷明代太学士连腾霄住秦城知府的官邸,杨家楼59号明代礼部尚书门克新故居,澄源巷72号、74号金代公主颜氏嫁给附马周赞的故居,育生巷52号晚清翰林张氏大院等,这些是考证古代官员的典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一座座虎坐门、垂花门就已显示了当年主人的威力和富有。当游人走进这一条条狭长幽深的小巷,穿过一道道富丽堂皇的垂花门,叩开一个个“封闭式”的院门,敲开一座座具有江南风格的独特四合院,这一进二院成一进三院、四院串联式的小天地,其充满着苍劲古朴建筑的文化艺术,那屋宇门庭配属着脊兽筒汇,花牙斗拱,透花栏板浮雕,雀替,攀间象鼻状,双能门腰花板的乐器、博古、牡丹、铺作间的菊花、鹿、仙鹤等,显得文化底蕴的兴厚。尤其是雕刻,是每座院落里最最闪光的部分,这朵古代天水人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那一幅幅造形生动,形象逼真,刀法深厚,功力细腻,构思巧妙,笔触流畅,精美动人的图案艺术,让人一看拍手叫绝,赞不绝口,大饱眼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确实,岁月流逝,历史交替,千古亦然。秦州陇上江南,山清水秀,这幅美丽的图画不但孕育了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石窟文化,而镶嵌在这幅美丽图画上的一座座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典雅华丽,古朴智慧,熠熠闪光,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凝聚着一种别有风味的古文化载体,这个载体不知流过了多少历史烟云,记载了多少历史文化,承受着多少沧桑风雨。今天,她就像一只迎春的燕子,衔着这座古老城市的名片,让观光旅游的每一个人,为这朵在历史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奇葩拍手称赞。
□刘志宏
新闻推荐
本报天水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革文白永萍)同根同祖,中华共祭。6月22日上午,2020(庚子)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羲皇...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