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梅自古备受中国文人喜爱 是古人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象征

澎湃新闻 2020-07-09 10:47 大字

松、竹、梅自古以来就备受中国文人的喜爱,是古人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

松树经冬不凋、坚毅挺拔;竹子临寒不惧、俊逸骨秀;梅花无意争春、傲雪怒放,它们被中国文人赋予了“入世”则积极进取、正直忠勇、刚毅坚韧,“出世”则清高孤傲、淡泊宁静、飘逸潇洒的品格,屡屡出现在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之中。作为汤叔雅《梅花双鹊图》,右为慈禧太后《临汤叔雅梅花双鹊图》

汤叔雅的《梅花双鹊图》与慈禧太后所作的《临汤叔雅梅花双鹊图》,一为南宋汤叔雅的正本,一为清末慈禧太后的临本。12年前被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王薇夫妇所收藏,此次展览是两件作品首次一同亮相。

汤叔雅为宋“墨梅”创始人扬无咎之甥。相传扬无咎画的梅花非常形象逼真,能招蜂引蝶,有“蜂蝶集其上”。宋徽宗特敕“村梅”,“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盛赞“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冬心画梅题记》)。

深得家传的汤叔雅擅长此道。《冬心画梅题记》称:“叔雅画梅,曾见于吾乡梁少师乡林家,不愧逃禅叟(扬无咎)。”《吴湖帆文稿》称这幅画是“宋画中神品”。

《梅花双鹊图》曾被清宫收藏,乾隆皇帝在画上盖章“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并题诗两次。慈禧太后也喜欢这幅画,临摹了一件。1889年元宵节,慈禧将自己临摹的《临汤叔雅梅花双鹊图》连同正本一同赐给了心腹大臣、当时的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署户部尚书潘祖荫。

(明)陈继儒,《梅花册》局部,洒金纸本水墨,21.5×13.8cm×16,龙美术馆

陈继儒,上海人,晚年隐居在东佘山,有“山中宰相”之名。陈继儒也是“松江画派”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画与他平生崇尚松、竹、梅的品行有关,常常藉以自比。因为爱梅,陈继儒移植了上百株古梅,经常对梅“写生”,使得他的墨梅成为一项绝艺。

龙美术馆(西岸馆)这件《梅花册》是陈继儒盛年力作,现存八页,每页皆诗画对题。墨梅均绘于金笺纸上,细腻的鱼子金片就像霏霏小雪,与梅花的主题相互映衬。由于金笺纸制熟不透水,通透如玉的墨色愈发衬托出梅花的高洁来。

(明)陈继儒,《梅花册》局部,洒金纸本水墨,21.5×13.8cm×16,龙美术馆

陈继儒传世的梅花作品多收藏于故宫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本次展出的《梅花册》曾是清宫旧藏,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等印,建国后曾入藏故宫博物院,裱背有故宫博物院标签,后来因历史原因归还到私人手中。2013年被刘益谦、王薇夫妇所藏。

(明)陈洪绶,《清供图》,绢本设色,134×53cm,龙美术馆

这件《清供图》是明末画家陈洪绶28岁时所作,为其早年作品。陈洪绶对晚明乃至清代画坛影响深远,鲁迅曾推崇道:“老莲(陈洪绶)的画,一代绝作。”

《清供图》画几支折枝白梅与月季,枝条劲挺错落,梅花与月季红白相间,辉映成趣。既有自然之气韵,又显露了画家自身对机趣的敏锐把握。在位置经营上,画面上部大段留白,由折枝生发处,风姿绰约,似有一股清劲之气弥漫其上;古铜瓶与盥水器皿位于画面左下角,古拙浑朴。

陈洪绶画古铜瓶,先用淡墨层层积染,染出体积明暗,趁墨色将干未干时,再用石青石绿矿物质颜料点染其上,用色浓烈,淡处与墨色相融,浓处堆积,浓而不艳,整件作品呈现幽远静谧之气。

此画曾被清宫收藏,乾隆盖章“古希天子”、“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乐寿堂鉴藏宝”、“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或因赐出,后归第五代定亲王载铨之行有恒堂收藏。

(明)项圣谟,《松花图卷》,纸本设色,26×152.5cm,龙美术馆

小伙伴们可能不是很熟悉项圣谟,但一说到晚明时期著名的大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大家应该有所耳闻了。陈寅恪的弟子翁同文考据,项元汴的书画收藏有2190件,囊括了顾恺之《洛神赋图》、王羲之《瞻近帖卷》《行楷书千字文》、仇英《汉宫春晓图》、米芾《清和帖》、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等等。

项圣谟就是项元汴的孙子,从小受家学熏陶,可直接观摩学习古代书画大师们的作品。曾被举荐为国子监太学生,但不求仕进,沉心于书画。他的画作用笔严谨,简洁秀逸,极富书卷气,品格高雅,境界明净。

(明)项圣谟,《松花图卷》局部,纸本设色,26×152.5cm,龙美术馆

项圣谟善于从生活中摄取素材,贴近现实,尤善画松,有“项松”之誉。龙美术馆(西岸馆)展出的这件《松花图卷》,取意汉魏仙道思想中的松花长年,以细笔绘岁寒双松,远近成对,黄花浮于树上,大石几块,几株草丛点于坡上。物体刻画精细,画幅后部题诗,诗画结合,相得益彰,使主题意境更加深邃。

据项圣谟的题诗,时逢山斋松花盛开,命童子采收,贮存为食,并作《采松花》诗三首,又因昔日有《咏松花》色、声、香、味四题,于是绘此图相配。

(清)李鱓,《拙柯顽石》,纸本设色,119×57.5cm,龙美术馆

李鱓于1722年创作的《拙柯顽石》,描绘了破土而出的枝条,坚韧有力,与背后的顽石翠竹一同形成硬朗的景致。左上角附诗一首:“自从金谷飘零后,怕见花娇与木夭。一片野心惊入画,拙柯顽石乱筠条。”

单凭这幅画所描绘的景象,就可以窥见李鱓的一面,他既非寄情自然山水的隐士,又非满怀愤懑的贬抑之人。他的心情是纠结的,害怕见到夭折的花木,却放弃表现花朵绽放的景象,转而描绘光秃树枝和硬朗怪石来了,在这幅画中确实是暗含着一种“狂气”的。

李鱓是“扬州八怪”之一,官场上曾三起三落,康雍乾均得恩宠,最终却都失意罢官。这件《拙柯顽石》正是李鱓第一次被罢黜后所作。李鱓究竟是想寻求不同于娇弱花朵的野趣,还是想以木石自比不屈的心绪,这就不得而知了。

(清)黄慎,《踏雪寻梅》,纸本设色,171×89cm,龙美术馆

黄慎是“扬州八怪”中的全才,他出身山野草民,但最后成了一代大师,诗文、狂草书法及绘画被称为“三绝”,龙美术馆(西岸馆)此次展出的《踏雪寻梅图》,描绘了一个冰天雪地的场景:

远处天水一色,近处风雪袭人,古树上覆盖着皑皑白雪。一文士头戴斗笠,骑驴缓行,欲过小桥。在他身后一老者扛着梅枝。文士与老者似乎交谈甚欢,两人面颊微微发红。

画中人物的衣纹均施淡墨、着淡色,衣纹勾勒清晰、生动活泼,突出了黄慎以草书入画的特点。

(清)郑板桥,《青竹秀石》,纸本水墨,239×122cm,龙美术馆

郑板桥三十岁时因家中变故下扬州卖画,四十岁到南京参加乡试中举,后成乾隆朝第一届进士,后人称他“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他曾任山东范县及潍县县令,清廉爱民,但因洞察官场黑暗而辞官,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最著名的是画竹子,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三竹”的创作观,将现实与想象,客观与主观融为一体,他还常常在兰竹图中画石头,说:“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龙美术馆(西岸馆)此次展出了的《青竹秀石》图,青竹挺拔,石头奇秀,画右下角提识“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透过诗画,已经能让人感受到江南的美食、美景。

(清)乾隆帝,《岁寒三益》,纸本水墨,86.5×62cm,龙美术馆

小伙伴们都知道,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一位“盖章狂魔”,喜欢在自己喜欢的传世名作上盖章、题诗,但是,乾隆皇帝也是一位喜欢搞创作的!

据《石渠宝笈》与《盛京故宫书画录》的记载,乾隆一生至少画了1400多幅画,是中国历史上留存书画最多的皇帝。现存的乾隆画作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多是介于工笔与大写意之间的小写意,不那么写实,而更看重被描绘对象的神韵。

乾隆为母亲80岁大寿所作的《多禄图》(藏于故宫博物院),左下两只小鹿萌萌哒。资料图

用乾隆自己的话说:“从来诗画要法古,不贵形似贵得神”;“出以己意,任意为之,不拘于规矩法律。”我画画就是自娱自乐、陶冶性情,想咋画就咋画,不写实就不写实,不要用画画的技法规矩框住了我的想象力。

这件《岁寒三益图》则形神兼具。松枝、梅枝和若干竹枝从左侧斜斜地伸进画面,构图十分简洁,飘逸潇洒、淡泊宁静之感几乎要溢出画面。右上角题“岁寒三益。壬辰长至月望三友轩写”。壬辰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即乾隆61岁所作。

画面上钤“乾”“隆”,“松竹一庭道心”,“新藻发春妍”,“三友轩”,“太上皇帝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石渠宝笈所藏”等收藏印章,曾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据记载原藏于圆明园方壶胜境。

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五展厅的“”,即将于本周日结束展期,你来看了吗?展览展出了30多件(套)与松、竹、梅及鼠年吉祥有关的作品,创作年代跨越宋、明、清、现当代:

(南宋)汤叔雅,梅花双鹊图,纸本设色,141.5×64cm,龙美术馆

(明)陈继儒,梅花册,洒金纸本水墨,21.5×13.8cm×16,龙美术馆

(明)项圣谟,松花图卷,纸本设色,26×152.5cm,龙美术馆

(明)陈洪绶,清供图,绢本设色,134×53cm,龙美术馆

(清)李鱓,拙柯顽石,纸本设色,119×57.5cm,龙美术馆

(清)黄慎,踏雪寻梅,纸本设色,171×89cm,龙美术馆

(清)郑板桥,青竹秀石,纸本水墨,239×122cm,龙美术馆

(清)乾隆帝,岁寒三益,纸本水墨,86.5×62cm,龙美术馆

(清)弘旿,素濑松唫,纸本水墨,27.5×368cm,龙美术馆

(清)慈禧太后,临汤叔雅梅花双鹊图,纸本设色,130×65cm,1889,龙美术馆

吴昌硕,红梅行书轴,纸本设色,167.6×76.2cm,1920,龙美术馆

溥儒,不作稻粱谋,纸本设色,58×30cm,龙美术馆

张大千,松下雅集,纸本设色,132×58cm,1937,龙美术馆

徐悲鸿,松鹰图,纸本设色,91×67.5cm,龙美术馆

谢稚柳,秋山悬瀑,纸本水墨,88×33.5cm,1950,龙美术馆

汤哲明,伯牙鼓琴图,纸本设色,110×66.5cm,2004,龙美术馆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21天辗转5省17市 25名电诈犯罪嫌疑人押回天水

6月23日18时许,随着G96次列车驶入天水南站,天水市公安机关侦办的“6·12”特大“黑灰产”电信网络诈骗案25名犯罪嫌疑人,被...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