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凝固的建筑史焕发新活力 天水加紧抢救性保护古民居

兰州晚报 2019-12-12 02:11 大字

正在修复中的古民居

天水市秦州西关片区是天水古民居中唯一遗存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民居建筑群落区域,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而今,随着时间推移,西关古民居建筑已经逐渐处于濒危状态。为了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好这一资源,天水市对历史街区的抢救性保护工程于去年正式启动,目前仍在加紧进行中。不久的将来,这片隐于闹市的古民居老面孔将承载着历史赋予的韵味真正融入古城天水的文脉中,添香增色、代代相传。

西关古民居现状堪忧

西关,在天水俗称“西关里”,位于秦州区龙城广场以西,伏羲庙以东,也是秦州古城中的西关城,处于古城的中城与伏羲城之间,北依玉泉观,南临藉河,在背山依水之中自成格局。这里古有飞将军李广的故居,近有“面粉大王”荣德生在天水建面粉厂时曾经做过办事处的旧址,以及昔日百年不衰的西厢张氏、织锦回文、西秦鸿盛……屏息静气间,每一扇门、一页窗里锁住的旧时光,仿佛瞬间晕染开来,触手可及。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城市区域的拓展正一步步压缩着古民居的建筑区域,另一方面,部分古民居居住者保护意识淡薄,导致古民居中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砖、木、石雕等构件被损坏。

天水古建专家赵昌荣告诉记者:“西关片区由于建筑时代久远,长时期以来得不到及时维修,古建筑遭到不同程度损毁。现存古民居大都墙倾顶陷,柱架糟朽,排水不畅,不仅对居民的居住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城市形象。”

抢救性保护刻不容缓

针对西关片区部分古民居建筑处于濒危状况的现状,天水市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天水古城西关片区综合保护与利用项目。据了解,天水古城西关片区综合保护与利用项目,总投资32亿元,改造安置居民4700户,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赵昌荣告诉记者,修复文物建筑要根据《文物法》,修复所遵循的原则,是在不损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适当修复,从而尽可能减小对文物的干扰。

赵昌荣说:“非文保院落的维修区域内,大量古建民居的修缮与文保院落的维修原则相同,更多的院落则需补修缺失的单体建筑,才能再现三合、四合院落形制。补修的单体建筑,其形制、结构、构件、工艺等必须与遗存的建筑风格一致,有些具有一定历史文物价值的非文保单体建筑,依照整体规划范围可以移建保存。”截至目前,三新巷广场以及一批保护院落已修缮完成,城墙博物馆和其他单体工程也正在加紧施工中。

让古民居焕发新活力

据悉,此次西关片区综合保护与利用项目的实施,实际上是对西关古城的一次全面修复,是西关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复,具有划时代意义。“此次我们对西关片区古民居进行保护修缮,目的就是要在综合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利用。西关片区古民居量大且聚集,如何让这些沉积的古建民居在新时代下重新发挥作用,也是我们这次考虑的重点。”赵昌荣说,他们将通过维修沿街古建筑等,恢复古街形制,打造一条传统文化街区。同时,将连通南北的所有古巷道和已维修的古建民居,分别打造成为展示古城地域文化、茶道文化、餐饮文化、旅游产品展销和书画展览等的街区。

此次西关片区综合保护与利用项目,将遵循整体保护、综合利用,改善环境、提升品质,振兴旅游、促进发展的规划原则,一期将在澄源巷、自由路、三新巷片区构建“一街十巷”,达到恢复天水古城“大街小巷、阡陌交通”的人文环境与历史风貌的目的。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哈丽娜文/图

新闻推荐

天水丝毯新“浮雕”技艺让“软黄金”再放光彩

素有“软黄金”之称的天水丝毯,历经千年传承之后,和其他一些传统手工业一样,发展陷入“艺人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小”的瓶...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