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精神心中记 紧盯脱贫定目标 记麦积区利桥镇秦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建聪
□见习记者葛凯
他是一名高个偏瘦的中年男子,他现在成了村民们心中的“党的好干部”,村民的贴心人,更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他来到村上后,为村民们办了一系列实事,很快成了村民们奔走相告和津津乐道的话题,如同平静沉默的湖水,激起了一层又一层涟漪。现在和他年纪相仿或比他年长的,都亲热地称呼他“老陈”,比他年轻的叫他“陈书记”,村里的小孩们喊他为“陈爷爷”。他就是麦积区利桥镇秦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建聪。
秦岭村位于利桥镇北部,距镇政府18公里,全村共103户405人。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235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1860元,2014年度贫困发生率为54.52%,2018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户68人,2018年贫困发生率16.27%。
秦岭村传统产业为养牛、养蜂、玉米和少量中药材种植,基础非常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2017年10月,陈建聪来到村上后,和村“两委”班子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引进发展主体,采取“党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极力打造“百万菌棒”秦岭木耳基地,在产业培育、脱贫增收上下足绣花功夫,把扶贫基地建在家门口,把支部建在了产业链,实现了村民们不出村有工务,天天有钱挣,月月有收入,年年有分红,形成了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的良好工作格局。目前已投入帮扶资金400多万元,建成近130座大棚,菌棒投放能力初步达到60万棒,2018年当年实现“三变”改革开门红,贫困户分红2000元。
“陈书记来了,我们的日子也好过了,以前我家里的日子过得紧,我也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没有把日子过到前面的想法,陈书记来我们村之后隔三岔五往我家走,给我讲党的好政策及脱贫致富的思想工作。在他的带动下,我家从原来的养两三头牛到现在的规模扩大养10来头牛,养蜂的规模也扩大了,现在我家里生活条件也好了,危房改造也在陈书记的帮助下盖起来了,今年还把贷款还清了,他真是党派给我们的好书记。”村民赵喜生告诉记者。
群众的事无小事,这是陈建聪和工作队员们开展群众工作和帮扶工作以来,坚定不移的信条,也是陈建聪工作的座右铭。一直以来,秦岭村10公里长的河道无防护河提、无固定河道,洪水始终威胁村庄人居安全和通村组道路,前几任村“两委”班子虽经多年努力,终没实现这一秦岭人祖祖辈辈期盼的事情。陈建聪通过实地查看并和村“两委”、党员大会商议,多次汇报争取,立项落实资金220万元,修筑河提1.6公里,加固险要河段1公里,确保了村庄安全和木耳基地产业安全;还有磨轮、秦岭两个小组80多个村民几十年来一直无路可走,村民在河滩绕行,遇大水几天出不了门,陈建聪急在心里,最终争取10万元,固险段、垫路基,打通了5公里路段。
去年的一场大雪封村,村里一个6岁的小女孩发烧40度,陈建聪不顾雪天路滑,亲自开车送她到10公里外的镇卫生院救治,孩子脱离了危险,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驻村以来,陈建聪成了帮扶群众真正的贴心人,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获得了群众足够的信任感。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工作队,亲岭村处处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和“好书记”的浓浓口碑。
“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到最后冲刺阶段,虽然剩下来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黄文秀精神为榜样,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我和村‘两委’班子有信心更有决心,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精神,打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仗,为全区实现整体摘帽脱贫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采访结束时,陈建聪坚定地说。
陈建聪(右)入户到村民家中
新闻推荐
1965年,天水市麦积区原二十里铺乡花牛寨果农给毛主席寄送了两箱花牛苹果,主席品尝后非常高兴,并在家用花牛苹果招待时任...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