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河村变迁记
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座规划整齐住宅漂亮的村庄,原来是垃圾乱堆一穷二白的贫困村。10年时间,白家河村翻了身,致了富,且名闻麦积,成了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样板村。
这个位于麦积区花牛镇,有着253户人家的小山村,缘何咸鱼翻身?一是党的政策好,二是有个攒劲人。好的政策加上敢干事能干事的人,白家河村就走上大路了。
2009年,做了10年焦炭生意的白家河村民白青军回乡,面对落后的村子,荒置的土地,决意担负新的挑战。在新一届村级班子选举中,白青军以全票当选白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同时,4名办事干练的年轻党员群众也选进了村“两委”班子。
白家河村“两委”班子成员信心满满,大步创业。出台村规民约,整治村容村貌,借鉴先进做法,探寻增收路径,公开所有村务……一项项务实举措,直奔脱贫致富目标。三年的爬坡摸索,白家河村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村情发展的抱团脱贫新模式。
2012年,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白家河村组建了青军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力、资源入股等形式抱团发展,统一流转2083亩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组织栽植花牛苹果,根据各户的作务能力,将亩数不等的果园倒包给农户,尔后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统一营销,分户核算,抱团脱贫。同时,村党支部争取政策,修通了产业路,建成了滴水灌溉管网工程。目前,2083亩的花牛苹果已进入初果期,亩均收入能够稳定在3000元以上,白家河村有了看得着的支柱产业。
有了苹果产业,还要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站稳了的白家河人,梦想着能够快点跑起来。
2015年,白家河村又办起了兴农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食用菌、蔬菜大棚60多个。这一举措,不但有效解决了村子产业结构单一的窘境,还直接带动了50余户贫困户依靠食用菌和蔬菜种植发家致富。大棚建成仅两年,产值就破了300万元。好事成双,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思路顺了,政策就用好用活了。紧接着,白家河村巧借“三变”改革试点机遇,依然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抱团模式,投资2000万元成立了晨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00多亩,做起了板蓝根、白芍等中药材种植,并将村南部山区的580多亩土地折价入股青军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入股土地在幼园期、初果期、衰果期按照每亩350元保底分红,盛果期在保底分红的基础上,再按股比获得净收益7.78的效益分红,同时将财政支持试点村发展产业的100万元资金量化到1173位集体成员后入股青军合作社,每年获得8%的固定收益。全村以林果和蔬菜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白家河村的好光景日盛一日。
农村要发展,党支部建设是关键。白家河十年变迁,就是最生动的实践。去年,白家河村党支部被省上评为“抓党建促脱贫先进基层党组织”。目前,白家河村的13家贫困户,户户大增收,今年年底将实现稳定脱贫,全村退出贫困村。更令人欣喜的是,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就突破了8000元,昔日的穷山村正在向着现代化新农庄美丽嬗变。
新闻推荐
在语音训练室里,语言治疗师正对小朋友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在文娱作业训练室里,作业治疗师采用游戏互动方式在小朋友间传递着...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