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村里探初心 □通讯员 冯 璟
沿着宽敞的秦州大道,出秦州城向西行28公里,就到了秦州区西部川区果品重要产销地——藉口镇放牛村。这座九十年代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题名的小山村,如今山上绿树掩映、瓜果飘香,村内青瓦白墙、村容整洁。二十多年来,放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矢志不渝守初心,勇挑重担谋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做大做强林果产业为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朱镕基挂念的
“黄土峪”
放牛村坐落在藉口镇西北部放牛沟流域,全村现有农业人口216户1041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生态恶劣,土地贫瘠,采伐无度,这里的山坡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为摆脱贫困,1994年,放牛村“两委”班子确定了连片建设优质果园的发展思路,荒芜的黄土地上种上了棵棵小树苗,也种下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希望。
1996年6月2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视察放牛村时,对放牛村山地建园、帮助群众增收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欣然提笔写下“今日天水黄土峪,明朝陇右江南绿”的题词和“放牛村”三个大字。朱镕基意味深长地对全体村民讲:“老乡们,刚才看了你们的果树,我心里非常高兴,你们的路子走对了!”1996年8月,放牛村被全国造林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总理的点赞、国家的肯定使得放牛人看到了脱贫希望,坚定了发展信心,也为秦州区乃至全市林果业的发展鼓足了精气神。
矢志不渝
守初心
九十年代初期的放牛村贫穷落后,如何才能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放牛村党支部一班人一直没有停歇探寻脱贫的脚步。
1994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李选生召集全村党员及群众代表开会,拍板定下思路:按照统一规划、规模建园、优质高效的原则,建设优质果园。村上组建了14个建园小组,区政府派来的技术人员吃住在村里,和村“两委”班子一班人风里来雨里去,带领群众边规划修路,边挖坑栽树,经过四十多天的艰苦奋战,建成了500亩集中连片、上规模、有档次的优质果园,并配套修通了16公里产业路,新建了提灌工程。
致富路已铺就,基础已打牢。自此以后,村党支部的班子即便一届一届换,放牛村发展林果产业的思路从来没有变过,党支部一班人一届接着一届干,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初心和使命从来没有变过。
党组织
“上产业链”
在朱镕基副总理的鼓舞下,放牛村党支部在产业发展思路上,总是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村党支部一是推行“村党支部+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模式。放牛村广泛吸收广大群众和贫困户参与,大力发展林果业,贫困发生率从原来的10.37%,降低到了如今的1.7%,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6300元;二是推行“党支部+协会+农户+果品公司+市场”的产业发展模式。组织成立了放牛村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秦州区丰惠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技术培训、果园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先后引进10多个新品种,使全村果园实现了优质高效发展。如今,放牛村的种植业已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85.8%,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1万元,林果产业户均收入增加到8万元以上。
在朱镕基视察的二十三年后,放牛村人不负重托,追梦前行,蓬勃发展起来的林果业不仅使全村人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还让昔日的黄土坡披上了绿装,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画卷正徐徐铺开。
新闻推荐
11月2日,消防救援队队员在龙城广场向市民演示消防业务技能。当日,以“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全市“119”...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