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中秋诗歌赋情
——天水市博物馆开展中秋节社教活动见闻 ■本报记者 马 楠
中秋月圆人团圆,在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最是佳节难忘怀,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天水市博物馆、天水民俗博物馆借中秋节之际举办了中秋主题诗词大会和亲子朗诵会,伴着空中的皓月,与家人一起,感念亲恩,感受古人对月赋诗,几多感慨的万千思绪,让传统回归,让经典永恒。
9月13日上午,伴着绵绵细雨,天水市博物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之中秋节主题诗词大会社教活动在一片祥和温馨的氛围中开始了。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心中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故此,中秋又被称为“团圆节”。在讲解员老师引经据典的解说下,孩子们认真地聆听了中秋节的来历,更加明白了中秋节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随后,讲解员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向同学们介绍了中秋节的民俗,在了解了关于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被随机分成5组进行现场竞答,按照正确率来确定优胜组,并评选出个人优胜奖。在激烈的竞争和抢答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将自己知道的中秋节知识积极与大家分享。从古至今涌现出很多与中秋、月亮有关的诗句,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典诗词作为中文特有的文体,不仅是“六艺之一,群经之始”,也是每个中华文人必备的文化技能,更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块靓丽瑰宝。
在诗词抢答环节,同学们十分踊跃,积极抢答,他们丰富的诗词储备量令现场观众赞不绝口,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在博物馆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进行了一次古诗词的交流互动,感受到经典诗词文化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古人对月赋诗的意义。利用中秋节社教活动激励青少年学习和鉴赏古典诗词,拓宽古诗词的传播渠道,培养高雅乐趣,感受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素养。
天水市博物馆的中秋古诗词大赛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另一边,天水民俗博物馆中秋亲子朗诵活动也在激烈地上演。来自十余个家庭的孩子和家长们在南宅子一同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中秋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曲悠长的《水调歌头》拉开了亲子朗诵会的序幕,一曲朗诵结束后,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话剧表演,话剧《烧茶》通过孩子们精湛的表演为我们展现出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感恩父母、感恩生活。随后的诗朗诵《祖国我爱你》,伴着朗诵者铿锵有力的音调与节奏,点燃我们内心激情的火焰,表达了青少年们对祖国无尽的热爱与眷恋之情。除了孩子们的精彩表演,作为亲子主题的活动,很多家庭也带来了精彩的演出,《嫦娥》《中秋月》等诗朗诵,一家三口配合默契,互动温馨,为现场的观众送去一场场中秋节大礼。在这举家欢庆的日子里,怎能少了传统的节目——相声,两位表演者身着传统服装,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出相声表演《读书好》,赢得台下阵阵掌声与笑声,我们惊讶于孩子们卓越的表现能力,也欣慰于他们能够心怀美好与感恩地对待中秋这一传统节日,在家人的陪伴与鼓励下,勇敢地向着未来迈进。
古色古香的南宅子,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看着台上身着传统服饰认真表演的他们,台下是心怀期盼,为他们鼓掌喝彩的家长们,这个中秋节,他们在传统与经典交汇的氛围中度过,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
相声表演
精彩朗诵
积极抢答
分组比赛
朗诵诗词
新闻推荐
本报麦积讯【通讯员李凤旗】9月11日,省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局组织省农科院、西北师大、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等院校...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