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南宅子楹联书法赏析之二十 衾裯犁锄联

天水晚报 2019-08-27 14:44 大字

□刘玉璞

本期对天水南宅子所藏一副清代楹联进行赏析。此联黑底黑字,阴包阳刻,平头平底。上下联最后一字因为残缺而补了一块,但做工者手艺欠精,做旧及合缝都很粗糙。从这个情况看,此联当时可能被无知者作了床板,因为太长进行裁切,后来识者收藏后补做的。这副联没有落款,时间及作者无处考证,从联句内容和书法及材质来判断,应在清代末期。

衾裯夙亲,鸡窗荻画独开育;

犁锄未试,桂稚兰芽谁扫凄。

这副对联生动刻画了一幅慈母教育幼子成长的艰辛过程,读来让人凄然!从内容来分析,这副联的作者是已经稍大的小主人公,或更可能是这位慈母本身。

第一,对联让人读后如身临其境,如果不是亲自经历的事,无法写的这么真实亲切。而且,内容还反应了作者本身的孤独、无助和无可奈何的辛劳。第二,这副对联的书法有欧阳询的痕迹,但不是高手所为,笔画柔弱僵硬,神态拘谨无神,一股与世无争也不敢争的感觉,结构之间收得很紧,生怕有所失去。几乎很少有尖利的出锋,个别有处当是工匠雕刻所为。这样的作品,对人的第一感觉出自女性之手。综上,除了文中的慈母再无他人。

可惜的是,没有落款,无法佐证。这种没有落款的楹联书法在古代太多了,当时的人们只是把它作为纪事或者装点门面的需要,从没有想着利用它扬名万代。这也是古人和今人的区别。古人好文,今人好利!

之前,我们一直研究的男性书法家、楹联家,今天,利用这副对联的推断,我们在明清女性书画家的世界看看。

2018年7月5日,“铅华黛色——华雅斋藏闺秀书画集萃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明清以来203名女书画家271件(套)作品亮相河北博物院,一时引起极大轰动!这次展览遴选的作品,或恬静优美、或温婉雅致、或清新隽永,令人目为之炫。明代王端淑《松石锦鸡图镜片》,清代陈蕴莲《花卉扇面》,清代夏令仪《书法扇面》,清末民初李蕙仙《柳塘春晓山水镜片》……中国历史上的女性,让人感觉她们总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看到这些女性敏捷的才思,细腻的笔触,还有深厚的文化学识。可以说,这是一次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女子举办的展览。

此次展览年代最久的作品《花蝶图镜片》,作者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顾横波。顾横波曾流落风尘,并和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董小宛等人齐名,尤善画兰。她的书画作品存世少,这幅画蝶的作品妙趣横生,极其难得,令人惊叹。

展出作品中还有一幅《菊花立轴》颇为独特,作品一改传统绘画的线条和用墨,且题跋苍劲有力。让人不禁赞叹:“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巾帼不让须眉也!”这幅画作出自清末民初吴芝瑛之手。其夫廉泉曾参与康有为“公车上书”,吴芝瑛更是被后人评为“天生一副傲骨,抱丈夫志,负男子才”。1907年,鉴湖女侠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吴芝瑛不顾个人安危,与挚友将秋瑾安葬于杭州西湖之畔,并亲书墓表,勒石立碑。

这些身处不同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命运出身,却以精湛书画技艺和不凡的艺术造诣引人注目的女性书画家们,留给后人一件件精品佳作,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女性的才情、独立、自强、创新的精神和艺术追求。

历代女性文人书家大多出于乐户与仕女二门,清代亦不例外。乐户不过是艺妓的别称,因为谋生的需要,她们从小就要接受专门的才艺训练,琴棋书画酒色才艺俱佳为其谋生的基本功夫;而后能有幸与文人士大夫往来结缘,才艺方能更上层楼,得以名流千古。此一阶层分布于各大都市,而以京都与吴越江淮尤胜,女史柳如是、董小宛等人更是鹤立秦淮,名著千秋。仕女一门则赖有官贾家庭的荫庇与书香门第的影响,因自身兴趣的需要,往往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培养,因而才艺得以发展提高。仕女们或隐身民间,或悠游文士,或可跻身宫廷,或叱诧风云,大都能安享艺术人生,如姜淑斋、王端淑、孙云凤、张纶英、吴藻、秋瑾等人即是如此。

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形成的男权社会,淹没了一大批女性文人的风采,时至今日,社会极大发展进步,男女平等,各行各业巾帼不让须眉,女性已经是整个历史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半边天。我们应当利用这样的最佳时机,挖掘整理数千年来杰出女性的风采,鉴往知来,创新有为,无愧时代!

新闻推荐

再婚不久分居两次起诉终离

本报麦积讯【记者王琳实习生李可馨】一对再婚夫妇结婚不到半年,就因感情不和开始分居生活,女方5年间两次起诉到法庭要求...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