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积极打造扶贫车间助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天水日报 2019-08-07 11:38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周博文】近年来,秦州区创新扶贫载体,因地制宜打造“扶贫车间”,有效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稳定增收。目前,秦州区已累计建成认定各类“扶贫车间”30家,吸纳就业16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75人,在“扶贫车间”务工的贫困劳动力人均年收入10000元左右,既务工挣了钱,也能照顾家里,实现务农、务工、顾家三不误。

强化政策支撑,鼓励各类企业兴办“扶贫车间”。2018年,秦州区出台了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方案,制定了财政奖补、金融支持、土地优惠等相关扶持政策,细化工作措施,鼓励各类企业建设“就业扶贫车间”。经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企业可获得2万元、5万元、6万元、10万元的补助,最高可获得60万元补助。按照“谁创建、谁主管、谁受益”原则,通过政府主导、引进社会力量等方式,引导扶持创建各类“扶贫车间”,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在陪读家长比较集中的镇、村,以灵活就业的形式,建设适合陪读家长务工需求和特点的钟点式“扶贫车间”;利用镇、村集体的闲置场所,建设实体化的厂房式“扶贫车间”;以符合当地产业特点,适合分散加工生产的手工工艺、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等项目为依托,建设居家式“扶贫车间”;以农民合作社牵头,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房屋等入股,建设合作社式“扶贫车间”;以农村特色“网店”“微店”为纽带,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把培训后有一定手工制作手艺的人员和市场衔接起来,运用“互联网+”,建设网上“扶贫车间”。其中利用合作社式建立了14家“扶贫车间”,吸纳277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利用服装加工建立了3家“厂房式扶贫车间”,带动47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利用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建立了10家“居家式扶贫车间”,吸纳18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利用手工编织建立了3家“网店扶贫车间”,吸纳7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强化服务管理,确保“扶贫车间”有序运行。严把“扶贫车间”认定关口,对符合认定条件的,由区人社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认定“扶贫车间”,在区政府网站公示后授予“就业扶贫车间”标识。对已认定的“扶贫车间”,继续加强对吸纳就业、生产经营和消防安全等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服务,督促“扶贫车间”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切实保障企业和员工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病人离家出走 民警护送回家

本报秦州讯【记者蔚军平】一名精神病患者深夜独自行走在车辆来往的公路上,交警接到报警后找到女子并将她安全送回家。近...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