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中年女演员的好角色为什么这样少?

澎湃新闻 2019-07-29 16:12 大字

7月28日晚,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颁奖典礼举行。FIRST青年电影展的年轻、自由、开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无限可能。昨晚的颁奖典礼,除了让人见识了胡歌非常牛的口才外,另一个高潮是海清、姚晨、梁静发表女性感言,呼吁给中生代女演员们更多机会。

海清在台上发言

海清说道,“这番话憋了很久想跟大家讲。亲爱的年轻导演、著名导演、制片人,我们是一群非常热衷表演的女演员,我们一直在坚持……我们和你们一样,非常热爱电影。但说一句实话,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动的,市场、题材常常让我们远离,甚至从一开始就被隔离在外。姚晨不得不亲自做监制,才有《上青云》的机会,宋佳至今不结婚,还让大家叫她小花。梁静一边投资,一边问老公有没有好角色……”

马伊琍、姚晨、宋佳、海清参加FIRST影展私下合影

台下掌声雷动,而海清的这段发言也登上了今日的微博热搜。梁静自己当了制作人,海清和姚晨也是电视圈的一线青衣,她们尚且面临着没有好戏(尤其是电影)可拍的困境,那么其他二三线中生代女演员的市场境遇更是可想而知了。

留给中生代女演员的好角色为什么这样少?

要么少女,要么大妈

“中生代”其实也没有一个太明确的年龄划分,像海清、姚晨、梁静都是70后,业内有朋友认为,1970-1985期间出生的,都可以称之为中生代。中生代女演员与之前舆论曾经谈及的中年女演员,几乎是重合的。因此,这里大抵也不必纠结于中生代或者中年的年龄限制,我们需要的感知的是这个事实:一群30+、40+、50+的女演员在市场上没有好角色,非常被动。

笔者之前曾撰文谈及,大陆的女演员一旦30+、40+了,她们的角色面向就变窄了。也不是说没有戏可以拍,但如果想出演大热的影视剧,选择非常有限:要么少女,要么大妈。

只要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女演员 少女感”,就会弹出大量文章,其基调大同小异,褒扬一些女明星虽然结婚生子、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了,依旧“少女感”十足。女明星需要努力维持“少女感”,既与东亚男性的审美趣向有关,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市场上的头部制作,青睐的女性角色是20岁出头的女性。她们的角色定位多是“傻白甜”,等着霸道总裁遇上并爱上。

由此,一些年过30、也已结婚生子的女演员,会如此孜孜以求于“少女感”,拼命想维持“少女”的人设,出演的角色也千篇一律,演技并无长进。虽然这备受观众诟病,但不能否认:她们也有“无奈”,并且,正是“少女感”让她们多年维持了一线的地位,至少不愁好资源,吸金能力始终杠杠的。

这让人想起演员杨蓉(1981年生)因出演《沙海》被吐槽“这么大的人了,还在演小女孩的形象”时微博上的回应,“我们这一波30+的女演员努力维护着少女人设,不是因为我们喜欢,而是市场需要。我渴望转型,想演嫁不出去的大龄女子,或者生活里忧伤跟喜悦一样多的单亲妈妈,想拥抱这个社会和每一个观众。我更怕转型后,我被定义成中年女演员,跟那一波儿我崇拜的女演员一样成了“非常有名非常美但没有戏演”,更何况我没她们有名没有她们美。”

杨蓉微博上对于“装嫩”的回应

你不维持“少女感”也可以,那么你很可能只能被“挑挑拣拣”。焦俊艳(1987年生)演技很不错,但她在《我家那闺女》中也吐槽,年纪过了30岁,在试戏的时候像菜市场被人挑剩下的菜。而时下正在参与真人秀《我家小两口》的杜若溪(1985年生),也大吐苦水复出难,经纪公司往外投70个简历,收到了3个角色,都是婆婆妈妈的。

焦俊艳对女演员30岁困境的吐槽

30+的女演员尚且如此,40+的女演员就更心酸了。之前网友曾脑洞大开地想过一部“四十岁女性的闪亮人生”的《淑女的品格》,里面有一个角色设定是曾黎,“公司总裁,啥都没有就是有钱,最开心的事儿就是给仨闺蜜花钱,尊重男性同时在职场里打败他们,喜欢的东西:棒棒糖和仨闺蜜。”曾黎气质好、演技佳,但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颇为可惜。但笔者真没料到,会在最近播出的烂剧《七月与安生》中看到她,她是演了回“总裁”,不过不是凸显女性的干练飒爽什么的,因为她的主要身份,是沈月饰演的安生的妈妈!

《七月与安生》中,曾黎饰演沈月的妈妈

而50+、60+这些年龄段的女演员,已经没有角色可选,就是婆婆妈妈。潘虹(1954年生)基本被恶婆婆的形象定型了,宋丹丹(1961年生)2011年还能在《李春天的春天》中与许亚军谈恋爱,到了2018年的《美好生活》中,她已经成了张嘉译(1970年生)的妈了。

反观隔壁的韩国,像金惠子(1941年生)、罗文姬(1941年生)、尹汝贞(1947年生)、金海淑(1955年生)等60+、70+的女演员,在韩国都是国宝级般的存在,在一线电视台的一线制作电视剧中还能拿到重要角色,虽然也是婆婆妈妈的身份,但编剧给了她们极大的表演空间。

《李春天的春天》是一部难得的好剧,宋丹丹饰演38岁未婚女性李春天。只可惜,近年来这样的作品太少见

不该放弃中年女性故事的讲述

事实上,在电视剧领域,像陈数、海清、姚晨、马伊琍、闫妮等大青衣,并非没有好角色,而是有好角色很大概率都流向她们,像姚晨的《都挺好》,马伊琍的《我的前半生》,陈数的《和平饭店》,海清马上播出的《小欢喜》等。

那海清为什么还要呼吁?一方面是,诚如前文所论述的,中老年女演员的困境是普遍且广泛存在的,无论在何种职业里女性都更容易遭遇天花板,海清哪怕自己没遇到,呼吁一下也是好的。

另一方面是,海清此次呼吁的场合是电影颁奖礼,她所提到的姚晨自己当监制,梁静当制作人,也都是电影作品;她的发言指向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的电影,极大忽略了对中老年女性生存状态的讲述。因此,大多数中生代女演员没有可以发挥演技的角色可以选择。

为什么强调近年来?因为张艺谋领衔的第五代导演,曾在1980、1990年代为中国电影银幕贡献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比如张艺谋早前跟巩俐合作的一系列电影,《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活着》,每一个“巩俐”都是中国女性的不同面向。而贾樟柯、娄烨等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更多属于当代的女性形象,贾樟柯御用女演员赵涛出演了多部“大女主”电影,娄烨的影像也始终在挖掘女演员的可能性。

张艺谋、贾樟柯、娄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问题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体量,已经今非昔比,从1990年的25亿元上升到了去年的609亿元,体量增加24倍。但女性的故事讲述却没有明显的增多,反倒有不断萎缩之势。

这不是说电影中没有女性角色,而是说大多数电影中,尤其是主流商业电影里面,女性总是作为承担功能性作用的配角存在的。像今年春节档,沈腾、黄渤、吴京、王宝强等中生代男演员让人印象深刻,中年男人的苦与难、爱与恨、纠结与释然等,方方面面都有电影人愿意关心,而观众也愿意买单。但这些电影中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中生代女演员吗?没有。

中老年女性的故事不值得讲述吗?当然不是,不必去举好莱坞的例子了,华语电影本身就有那么讲述中年女性生存状态的华彩篇章,像许鞍华的《女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陈湘琪凭角色获得第51届金马奖影后的《回光奏鸣曲》,惠英红凭角色获得第54届金马奖影后的《血观音》……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中年女性故事,具有的是相同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回光奏鸣曲》剧照,讲述了一个底层中年女性的情感枯竭

那么电影市场为什么放弃讲述?也不能怪编剧、怪导演,说到底,得有人愿意投资。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大量热钱涌入,体量不断壮大,这是好事。但就像经济学有一个“资源诅咒”的说法,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其经济体制容易失去变革、创新的动力,导致经济的平庸化;中国电影圈也面临着一个“资本诅咒”,资本给钱,一切资本说了算,电影也会失去变革与创新的动力。很多女演员自己当监制、制作人才有好角色,为的就是在与资本博弈时拥有“话语权”。

改变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哪怕是在如此重视平权的好莱坞,与男明星相比,女明星的生存处境也糟糕许多。这需要资本的冒险与创新,需要编剧写出好作品、讲述动人的女性故事(不然像《妈阁是座城》票房也不理想),也需要观众审美素养的提升(多少以女性为主角的小众文艺片票房惨淡)。总之,观众愿意买单了,资本自然争着赶着去拍,但观众也需要资本与市场的培育、涵养。

《柔情史》讲述一对母女相爱相杀,探讨女性亲密关系的爱与撕扯,最终票房只有30万元,实在是太惨了

海清诚恳地说,“岁月赋予我们经验,皱纹,阅历,宽容善良,善于沟通,我们没有传说中那么不好合作。”虽然她的呼吁一时半会改变不了什么,但至少能够让更多人知道,中老年女性不只是变“老”而已,她们也在变得丰富、成熟与优雅。但说实话,哪怕她们只是变“老”,变得颓败、荒唐、平庸,她们的故事也值得讲述。毕竟,谁不变老呢?

新闻推荐

秦州区1100多户群众告别危房搬进新居

本报讯【通讯员邵千】自脱贫攻坚以来,秦州区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建、科学规划、精准实施”原则,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危...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