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的人生记木雕工艺师吴军 □ 阎虎林

天水日报 2019-06-14 18:25 大字

卖糖葫芦哩!”

“吹糖人儿哩!”

“卖糖葫芦哩!”

“吹糖人儿哩!”

古城天水的大街小巷,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小孩子们从深宅大院里跑出来,围着小贩团团转,好像一幅幅梦中见过的民俗风情图。

凡是到过天水的人,无不被那些幽深的小巷,神秘的深宅大院,精美的垂花木门,细腻的木雕构件所吸引,从而流连忘返。

千百年的岁月让记忆变得模糊迷离,千百年的风雨让建筑变得斑驳陆离,千百年的沧桑让家具变得残缺不全,如何让古民居的生命延续?如何让明清家具的灵魂续存,一直是困扰木匠老吴的心事。

说起老吴,其实并不老,今年只有45岁,正当壮年。老吴大名吴军,在木工行业里,只要说起吴木匠,都知道这个金字招牌。

我在明代建筑伏羲庙对面的一条小巷里见到吴木匠的时候,他正在“吴木匠传统木雕博物馆”里和朋友聊天。吴木匠个子不高,话语不多,朴实得就像一位木工,丝毫看不出是一位身怀绝技的木雕艺人。

吴木匠的父亲也是一位木匠,靠给人家打家具养活一家人,小时候,吴军就经常拿上父亲的工具玩,有时还能打打下手,渐渐地他不仅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技艺,也喜欢上了这个行当,小小年纪竟然能打一些简单的家具了。父亲觉得让儿子有一门技艺养家糊口也不错,但吴军的想法却有所不同,他觉得照猫画虎做那些实用性强的家具没有多大意思,他最喜欢的就是那些深宅大院里的精美木雕。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意走进一条小巷,就有几座古朴典雅、集木雕和砖雕为一体的深宅大院,每个院落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事,每个院落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吴军有事没事都喜欢在小巷子里转悠,经常在垂花门前流连忘返。

吴军在父亲跟前学会了木工的基本技能,但父亲的思路和自己完全不同,他决定另辟蹊径,专攻木雕技艺。为了提高自己的木雕水平,他拜天水著名的木雕艺人吴尚仁先生为师,跟了师傅四五年,直到师傅去世。由于吴军聪明好学,用心钻研,学到了师傅的不少真传。

2000年,吴军开始专攻明清家具的修复,这时候正是明清家具收藏刚起步之时,那些散落在深宅大院里的家具,由于年久失修,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缺鼻子少眼,修复家具就成了一件很重要的工作。这个看似很简单的活计,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艺。有些木匠修复的好像和原件相似,但总感觉到是另外配置的。要想修旧如旧,就要求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吴木匠平时喜欢琢磨,有空了不是看书,就是到那些古巷深宅里东看看、西瞧瞧,总结明代家具和清代家具的工艺特色有何不同,了解各种花鸟走兽的寓意和布局搭配的背景以及故事的深意。由于吴木匠不是简单的照猫画虎修复,而是赋予了家具以新的生命力,他修复的家具几乎看不出来修复的痕迹,体现了民间艺人独具匠心的高超工艺,把古城天水的民居文化完整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渐渐地,吴木匠在这个行当里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民间艺人。

2005年,甘肃省文化厅和人事厅在全省评选民间艺术家,吴木匠成为全省第一批副高级职称的木雕工艺师,当时只有三十岁,也是全市最年轻的民间艺人。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吴木匠不仅查阅了很多明清建筑和家具的资料,跑遍了天水的大街小巷,还自费去了全国各地的很多古镇,考察了很多不同风格的民居和家具,仅在木雕之乡大理剑川,他就呆了两个多月,走访了一些当地的老艺人,收获颇丰。通过考察和学习,他觉得一是人家当地自制的刀具先进,天水的铁匠现在几乎绝迹了,没有人能打造出让木匠需要的满意的刀具,这就制约了修复家具的质量和技艺;二来剑川的木雕比天水的细腻生动,雕刻活灵活现。回来后,吴木匠对自己的刀具进行了加工,他决心发挥自己的特长,把天水独特的民居文化和家具工艺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家具的修复貌似简单实则复杂,要做到修旧如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对材质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其时代背景、工艺特色、雕刻艺术都有着不可替代的要求。有些家具在对称的花板上如果缺少一块,还有参照物可以借鉴,但如果两块都缺失或者局部缺失,就只能根据家具的年代、材质、图案、做工等各个程序来进行加工和修复了。天水明清家具的图案多姿多彩,有锦鸡牡丹、五福捧寿、凤打麒麟、石背富贵、松鹤延年等,而且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表述各异,与众不同,这就对工匠的技艺、水准、素养等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吴木匠修复的作品,最得意的当属清代枣木小香桌、清代黄杨木镶嵌佛龛、清代核桃木顶箱大柜,这几件家具他拿到手后十分喜爱,但同时又感到其修复难度是非常大的,但他没有气馁,而且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运用平生所学进行了修复,修复后可谓是形神兼备,浑然天成,客户十分满意。吴木匠对这几件家具精品都进行了复制,凡是看到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一件精品家具除了工艺之外,对选材等方面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天水当地有几句话说“骚槐臭柳,木匠看了就走”“来来来,嗷商量,门背后还有个干青杠”“想吃核桃十八年”,就是针对筛选材质要求的口诀。吴木匠的家具制作和修复涉及案、桌、椅、凳、床、柜及各种木雕工艺等方方面面。他在细节上首先是下料把关,精选优质材料。在雕花上全部是手工操作,精雕细琢,一丝不苟,完全按照传统的榫卯结构组装,以体现传统技艺的独特工艺。在打磨时用纯胡麻油调以本地辣椒,能够对木质进行封闭,这样家具就会越擦越明亮,形成一种自然而独特的包浆。

2007年,“吴木匠传统木雕博物馆”和“历史再现博物馆”建成开放。2008年6月,天水在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时,吴木匠的“吴木匠”匾牌也挂了起来,成为天水新的传统老字号。这里不仅展出了吴木匠收藏的许多明清家具精品,还展出了吴木匠复制的许多有特色的典型家具。

天水胡氏民居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宅子是民居,北宅子是前官邸后起居,是由修建过故宫三大殿的总监工监修的,所以官邸制式结构档次比较高,已经失传披麻挂灰工艺唯此地保存完好。在北宅子修复好之后,吴木匠又参与了家具的布展工作,他参考了大量的工具书,和大家一起尽量完整地再现了明代官宦人家的生活场景,他还把自己收藏的一百多件明清家具转让给了北宅子,丰富了这座深宅大院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天水民居文化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

传统家具工艺的制作和修复完全是由手工完成的,“慢工出细活”是其主要特点,不仅要能耐得住寂寞,而且要能忍得住清贫。吴木匠感觉到木工行业现在是后继乏人了,有些人年龄大了,干不动了;有些人嫌挣不上钱,不干了;有些年轻人,嫌麻烦不学了。现在天水只有两三个人还在坚持,吴木匠觉得自己现在之所以能够走下去,是因为承担了一种责任和使命,他的一生也和木雕工艺连在了一起,守护古城的文化和民居,是他的梦想的愿景。

他,义无反顾。

新闻推荐

海峡两岸将于6月22日共祭伏羲

新华社兰州6月12日电记者日前从甘肃省天水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6月22日,甘肃天水和台湾台北将同时举行祭祀伏羲活...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