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福川的产业致富梦

天水日报 2019-06-13 12:43 大字

□本报记者何郁

6月7日凌晨4点多,唐福川就起床了,他叫起妻子,二人简单洗漱后,拿了点干馍带了水就出门了。唐福川开着半旧面包车往河道去,而妻子则上了山。眼下正是大樱桃成熟上市时节,唐福川栽种在河道边和山上的200多棵樱桃树挂果丰收,忙坏了夫妻俩。

“今天订购出去50多箱货,可不敢耽搁了。”10点多时,除了准备这50多箱外寄大樱桃,唐福川还在地里批发出去数十斤樱桃。“现在大樱桃没虫,硬度正好,自己吃或者给亲戚朋友寄都是最好的时候。”

今年48岁的唐福川是秦州区中梁镇唐家河村村民。1998年,20多岁的唐福川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年轻气盛的他来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在一家方便面封装机生产企业当铣工,后来走上管理岗位,手下管理100多人。6年多后,唐福川被同在深圳的同学“挖”走,在同学开的印刷设备生产厂唐福川一干又是10年。

人生阅历增长,收入逐渐丰厚,思乡之情也日益膨胀。“总感觉漂着哩,不踏实。”家乡各级政府鼓励支持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让唐福川最终放弃了落户当地的想法,2015年6月1日唐福川回到了家乡唐家河。“6月1日也是我的纪念日。”唐福川笑着说。

那一年,秦州区大力发展大樱桃产业,唐福川分到了集体经济林的16棵樱桃树,镇里有专门的技术员指导村民种植,农林专家也时常来授课,再经过不断摸索,唐福川逐渐掌握了大樱桃种植技术。

四年来,唐福川在河边经济林、承包地、山上栽种数百棵樱桃树,夫妻二人用心经营,四季修剪,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今年迎来了丰收年,除去200余棵小树苗,唐福川的200余棵大樱桃大面积挂果,丰产丰收。

由于今年秦州樱桃大丰收,收购价格不如往年。唐福川却认为,作为大众消费品的水果价格就应该亲民,价格高了市场占有份额小,也赚不到钱。他认为,价格不稳定主要是地产大樱桃经营投入较少,生产技术还不过硬,品质普遍不高。

“我现在是在打基础,还在摸索经验。下一步我想成立合作社,组织大家规模种植经营,再开展精深加工,抱团发展,相信我们的大樱桃产业前景会更好。”唐福川积极加强大樱桃栽种技术学习,并加入几个果农微信群,和大家交流信息,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对未来他充满信心。

据了解,近年来中梁镇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持之以恒抓牢产业扶贫,集中连片发展苹果、大樱桃等产业,持续扩大林果产业面积,确保产业形成规模、形成效益,夯实了群众稳定增收基础。今年该镇新建果园2900多亩,改造老果园3000多亩。目前全镇有果园43000亩,其中挂果面积35000亩,年果业收入达1.8亿元。林果产业已成为该镇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新闻推荐

省政协视察天水市十大生态产业及带动性项目建设情况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童强】6月10至11日,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建中带领视察组,对天水市十大生态产业及带动性...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