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以树枝为笔 如今在画室挥毫庄稼地走出农民书法家

天水日报 2019-03-14 10:54 大字

□本报记者余碧波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下地干活时兜里都揣着笔,把字练好、传承国粹、娱乐身心。”3月10日,记者在秦州区坚家河花鸟市场书画村见到张吉善老人时,他正端立于案边聚精会神的写一幅书法。

“只有国泰民安,我们个人爱好才能满足,这要换成以前,想都不敢想。”老人说。

14岁辍学在家

今年67岁的张吉善是秦州区中梁镇龙凤村人,一生劳碌,却坚持苦练书法五十余载,日日笔耕不辍,终生与字帖、诗文为伴,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张吉善受父辈的感染和熏陶,从小喜欢书法,因家里穷买不起纸,他就捡树枝在地上练。

“那时家里很困难,买不起纸张笔墨,我就在地上用树枝写大字,有时打一盆水,在砖块上练习。饭可以不吃,但字不能不写,自己很陶醉,有时候上地干活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写字,寻求字体的优美线条。”张吉善说。

1967年,张吉善考上了初中,但当时家里人多劳少,靠挣工分吃饭,不久他只能辍学在家。当时村里有一砖瓦厂,14岁的张吉善就去砖瓦厂干活,因年龄小加之干得都是体力活,一不小心就被砖块砸伤。但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在地上胡划乱写,久而久之还真有了模样。他就自己制作烧了一块大砖,将黄土和水调成糊状,每天坚持练习,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他的书法有了一定的长进,每逢过年或村上有红白喜事,写对联字画,他都有求必应,逐渐在方圆小有名气。

当时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村上来了一批知青,正好住在张吉善家隔壁,每天,这些知青和他们一起劳动,加之年龄相仿,彼此说话很合得来,只要有时间,张吉善就在知青那里学习,三年时间基本学完了初中、高中的课程。张吉善的知识面广了,对诗词、楹联和写作也有了兴趣和爱好,其中也有几个爱好书法的知青,他们还教张吉善书法理论,让他更坚定了学习的意志。

对书法艺术的执拗追求

在龙凤村很多农民的眼里,张吉善是个“怪人”,作为一个农民,他显得有点“不务正业”,整日与笔墨纸张为伴。

“书法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能抚去你心灵上的创伤。”张吉善说。

1986年,34岁的张吉善在一个偶然机会,从报纸上看到中国书画大学在天水设立分校正在招收学员,他便迫不及待地报了名。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张吉善格外珍惜。早上,他背着干粮早早来到学校学习,因那时没有班车,进城全靠步行,他每天步行往返30公里,中午吃干馍,下雪受冻,淋雨路滑是常有的事,这些苦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让他最难为情的是他买不起笔墨宣纸、作业等用具,好在有同学的帮助,他完成了三年学业,取得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大专文凭。毕业时,他不仅成绩优异,毕业论文《颜真卿祭侄文稿赏析与体会》还被校领导推荐到共青团中央。

通过学校系统的学习,张吉善的书法有了很大的长进。从此,一处幽深的农家小院、两间飘散着墨香的平房,成了他书法创作的最佳处所。2012年,张吉善在坚家河花鸟市场书画村开了自己的书画工作室

书写华夏民族魂

从幼年到现在,张吉善对书法的感情从喜欢到痴迷。他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古老文化,中国的书法要发展,就离不开传承,传承的是中国的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一个书法人,应该有责任对其进行挖掘研究,创作出好作品,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好作品。

“我从当初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大字,到现在自己开书画工作室,自身努力获得殊荣的同时,和祖国的发展有直接关系,以前想上学都困难,现在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因此,只有国家强大,我们才能过上安逸的生活。以后我还要保持刚开始爱上书法的态度和信念,书写真实美好的华夏民族魂。”采访结束时,张吉善如是说。

新闻推荐

国道310线牛北公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本报讯【记者甄娜】3月10日,记者从天水公路路政执法管理处了解到,因G310线牛北路K1346+758龙凤1号桥、K1347+383龙凤2号...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