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润童心 戏曲传薪火妙音入耳声绕梁 袁丫丫秦腔名师公益工作室采访见闻
1月30日,袁丫丫在工作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告诉记者,工作室自开班至今仅一个多月时间,已招收学生80余名,分为大小班,小班又名“童萃班”,学生的年龄在6-9岁之间;大班又名“青萃班”,学生的年龄在10-15岁之间。“成立工作室的目的,是因为戏曲文化在西北传播的力度不大,尤其是孩子,接触戏曲的太少了,戏曲艺术的发展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人才稀缺,而传统文化的学习要从娃娃抓起。”袁丫丫说,戏曲是高雅的传统艺术,天水又是秦腔的发源地,所以更需要在孩子们当中普及秦腔艺术。
袁丫丫本人一直广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尤其是获得“梅花奖”后,她心存感恩,一直想做些什么来回报社会。为此,她和她的团队走遍了全市中小学校,选拔热爱秦腔的苗子。“我选学生必须一遍遍向他们确认,是否真的喜欢秦腔,并考察他们唱跳的功力,看是否有灵性。最后,我们从600多个报名孩子中选出100多个,又筛选出80几人,来接受训练。”
每个周末,孩子们很早就来了,热身之后,要进行唱腔、表演和基本功训练。虽然每次只有半天训练时间,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进步,袁丫丫坚信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家人开始不理解我,不懂我为什么周末不好好休息。其实我就是想让天水的父老乡亲能够喜欢秦腔,一开口就能唱秦腔,让秦腔艺术不再被‘束之高阁’。”
上课的孩子们压腿、踢腿……自己喊着节拍热身后,站好队形练习身段,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规范着自己的动作。今年9岁的王成上小学四年级,他告诉记者,他对秦腔的喜爱来源于奶奶,“经常听奶奶从手机里播放秦腔的曲目,我觉得很好听,后来跟着一位秦腔爱好者学过一段时间的唱腔,直到袁老师的工作室成立,我就来了,在这里能够得到更专业更系统的训练。”今年10岁的刘佳告诉记者,她对于秦腔的热爱也来自爷爷奶奶,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更加确定自己喜欢秦腔,“现在我可以将学到的东西表演给同学和朋友们看,他们都很吃惊。能让我身边的人领略秦腔的魅力,我很开心。”刘佳骄傲地说。
四年级学生吴怡暄的家长对记者说,孩子喜欢秦腔让他们很意外,但孩子喜欢就报了名。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孩子掌握了很多秦腔的技巧知识,还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带动家里人也对秦腔多了些了解与喜爱,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是件好事。
袁丫丫说,下一步她打算招收一些县区乡村的孩子,但因为太远,所以在时间安排上她还需要好好调整一下,“县区的孩子热爱秦腔的也很多,我们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现在,已有很多活动想邀请孩子们登台表演,但袁丫丫都婉拒了:“孩子们刚开始学习,要稳扎稳打。学秦腔这门艺术,不能有功利心,这种心态要从现在就开始培养。”
周末一大早,天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就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尤其是从二楼传出的稚嫩的秦腔声,更让冬日的清晨多了几分趣味。推开这间教室的门,数十名孩子穿着整齐的练功服,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板一眼地做着动作,配乐声一响,他们一齐开嗓,把秦腔名段《三滴血》,唱得有模有样。
这里是“袁丫丫秦腔名师公益工作室”。既是公益,就是对前来学习秦腔的孩子不收取任何费用,只为让孩子们学习到秦腔艺术,真正地爱上秦腔。
在袁丫丫和工作室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跟着老师学起来。
眼神动作,一个偏差都不能有
新闻推荐
本报麦积讯【通讯员雷艳芳】春节来临之际,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洪义一行来到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二院)慰问专家——医...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