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绿秦州 再创佳绩 秦州区林业局荣获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纪实

天水日报 2019-01-15 09:07 大字

本报记者洪野

去年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98个单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称号,天水市秦州区林业局名列其中,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崇高荣誉,是对秦州区矢志不渝,坚持不懈,播绿不止,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肯定和激励。

1978年,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一项宏伟的生态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扎根祖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40年来,秦州区林业局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几代林业工作者扎根基层,真抓实干,“三北”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区累计完成“三北”人工造林38.71万亩,封山育林3.79万亩。其中,一、二、三期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3.35万亩,封山育林0.68万亩。四期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1.36万亩,封山育林1.21万亩。五期工程自2011年启动实施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万亩,封山育林1.9万亩。

“三北”建设中,秦州区工程区水源涵养和遏制水土流失能力明显加强,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1.7%,土壤侵蚀量减少54.1%,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生物多样性渐趋丰富、动植物资源种群数量快速增加,森林资源不断扩大。截止2017年底,该区林业用地面积由1985年建区初期的94.97万亩增加到了169.1万亩,有林地面积由26.28万亩增加到了135.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0.24%增至37.9%。该区宜林荒山荒坡基本绿化,城区南北两山生态屏障全面建成,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初步形成,乡村道路、村镇、河流等生态综合体系得到有效治理修复,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林防护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实现山梁防护林成带,山坡生态林成片,道路绿化成网,村镇绿化成景,适宜区果园全覆盖的生态建设格局,“三北”建设达到了涵水源、保水土、增资源、拓财源的目的。

由于“三北”建设成绩斐然,秦州区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甘肃省绿化模范县市区”。

三北工程建设铸就了中国生态建设的历史性丰碑,秦州区在三北工程建设不仅成绩斐然,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使该区生态文明建设、林果业和人居环境不断得到发展与优化。

近三年来,秦州区林业局以构建绿色生态廊道,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目的,把三北工程实施与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南北两山绿化、道路及堤岸绿化等生态修复工程紧密结合,构建了覆盖全区的生态防护林网络体系。近年来,在天定、宝天、十天高速公路秦州段沿线完成绿化面积6万余亩,绿化高速公路90余公里,累计完成绿化地边锁边绿化840公里,耕地造林10860亩,宜林地绿化4850亩。在城区南北两山采取干部职工义务植树与工程造林相结合的模式,完成地埂绿化195公里,绿化道路96公里,完成退耕还林3.14万亩,宜林荒坡荒地造林4.86万亩,城区两山绿化率达到了96%。在全区完成道路绿化730余公里,河道堤岸绿化30余公里。

同时,秦州区林业局以优化全区农业产业结构为目的,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模式,在工程区大力发展以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为代表的特色果品富民产业,以及油用牡丹、构树产业、林下种养殖为主的生态富民新兴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截止2017年底,全区果园总面积达到了49.4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了48万吨,总产值达到了16亿元,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42亿元,脱贫攻坚动能得到全面增强。该区还以提升人居环境和助推文化旅游产业为抓手,全力打造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建设模式,形成了集乡村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平南镇孙集村、玉泉镇李官湾等田园综合体雏形,并以绿化提升、融合发展为着力点,打造了以南郭寺大景区、豹子沟珍稀植物园、齐寿山文化旅游园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景点。

今后,秦州区林业局将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继续秉承“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造福人类”的“三北精神”,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魏芳委员关注小微企业 破解融资难题

问题:中小微企业是天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支撑力量,在确保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拉动民间投资...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