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得了”到“看得好”市第一人民医院撑起百姓健康“保护伞”

天水晚报 2019-01-07 10:18 大字

以前医生看诊多是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样”,而现在,彩色B超、血透机、核磁共振仪等各种先进医疗设备不断投入;以前急诊接待只是简单的处理,现在能快速分析疾病……改革开放40年,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保障群众健康的需求中快速发展,撑起了百姓健康的“保护伞”。

“我从事医务工作30多年了,最早医院全是平房,病房冬天没有暖气,夏天连电风扇也没有,更别想什么仪器设备了……现在医院有了专门的病房楼、门诊楼,仪器设备已经换了几代。”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杨世祥见证了该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急诊科急救设备简陋,就是一个简单的诊室,只能接待简单的紧急救护,医护人员也只有几个人。到1999年,急救中心挂牌成立时,也只有两台救护车。

杨世祥表示,近十年是急诊科快速发展的阶段,急诊医疗环境不断改善,建立了全省最大的标准化抢救室,配备便携式呼吸机、起搏监护仪、除颤监护仪、电子血压计等等,其中心电监护仪达到30台,“这些设备在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缩短了急救时间,以脑梗病人为例,在检测心肌标志物时,原来需要血抽送到检验室,2个小时左右才能出结果,而现在20分钟左右在床旁就能化验出来。”

“我们医院的成长镌刻着深深的改革烙印,这40年是市一院快速发展的40年。”院长问肃生说,医院基础设施由当初的三层砖混“工”字楼,到现在的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3.13万平方米的多幢现代化住院楼;医院床位由1973年的274张、1989年的452张,再到现在的1500张;医疗技术领域由建院初期的只能医治小伤小病,至改革开放初期能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疑难杂症,再到现在医院拥有多项陇东南地区、省内名列前茅的医疗技术。目前医院有专业技术人员1599人,15个全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拥有256层飞利浦BrillianceiCT、1.5T核磁共振、德国西门子Artis zee FloorⅢX线数字血管造影机、罗氏COBAS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等一大批高精尖医疗设备。随着技术、服务、人才、科研等各个方面实力的大幅提升,市第一人民医院现已发展为陇东南的区域医疗中心。

40年来,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条件阔步发展,从“看得了”到“看得好”,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铺筑了一条通往幸福的健康路。

天水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大型采访活动

1978—2018

走进部门

新闻推荐

麦积区马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境内有珍稀野生动物金丝猴始建于清代的四合院马坪村全貌村子环境优美本报讯【记者张彬霞】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公...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