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秦岭古树保护

天水日报 2018-05-22 13:59 大字

□本报记者洪波郭琦

位于秦州西南部的秦岭镇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尤其是遍布各村落的古树群落,无疑成为全镇文化资源最为厚重的载体。初夏时节,记者来到秦岭镇,就那里的古树保护现状进行探访。

黄集寨麒麟山“阴阳柏”

秦岭镇千年以上的古树分布众多,其中生长在黄集寨麒麟山峰顶道观内的“阴阳柏”可谓既神奇又灵秀。这棵编号为033的古柏树干下小上大,树皮呈灰褐色,其树虬枝盘根,冠幅巨大,方圆百里之外都可看见,是这一带非常鲜明的地理标志。与其他古树所不同的是,这棵古柏上生长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叶子,同一枝上向阳多为鳞叶,向阴刺叶较多,故当地人称其为“阴阳柏”。

2002年,秦城区(今秦州区)林业局为这株古柏挂牌为“文物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天水市古树专家考察后认定此树为圆柏,树龄约有700年。目前,在已出版的《天水古树》、《甘肃古树奇观》和《甘肃省林业志》三书中,均收录了此树。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古柏树身所挂树牌现已无法辨识,仅能看到编号及手写的800年树龄字样。“当地的村民对这棵古柏十分珍视,据他们推测,这棵古柏的树龄差不多应该在千年以上,现在大家对这棵古柏的树龄还存有疑惑,都希望有关专家能对其树龄予以重新鉴定。”陪同记者采访的秦岭镇文化干事张悦说。

麻山头野酸梨树群落

来到秦岭镇麻山头村时正值午间,蒙蒙细雨使得山中雾气愈加浓郁,在路牌旁的一处山坡上,仿佛列队似的长着一棵棵小的野酸梨树。

据陪同记者采访的张悦讲,前些天这里还是繁花竞相绽放粉白一片,层层叠叠蜿蜒至山下仿若仙境,美不胜收。沿着山路向树林深处前进,空地中间一棵深藏的巨大野酸梨树顿时映入眼帘。这棵需三人合抱的大树,以其最自然的身姿舒展地生长于此,部分树枝顺着坡势缓缓垂向地面,在雨雾中有着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走近大树,树身主干上绿茸茸的一层青苔,让这棵古老的野酸梨树更显得生机勃勃。

“听村民们讲,这棵古老的野酸梨树树龄至少应在800年以上,他们说,山头上的这些小酸梨树都是那棵最大的野酸梨树的子孙。”张悦说,一直以来,因为有了当地政府及村民的保护,这棵古老的野酸梨树才得以长得这么好,目前镇政府正在积极对古树进行申报保护,未来还准备将此处打造成为景点,供游人参观。

对古树进行保护与申报

“在我们秦岭镇,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千年以上的古树,目前它们的生存状态都不错。而且我们在每个村还专门组织了垃圾清运队,不定期对古树周边环境进行清扫。”张悦告诉记者,按照古树名木保护要求,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应在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应在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应在100—299年,而国家级名木则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目前,秦岭镇政府正在加紧摸底统计秦岭镇境内的古树,并对现有古树进行保护,其主要措施是防火,预防病虫害,并通过向村民宣传,禁止在古树周围修建房屋、挖土、倾倒垃圾、乱泼污水、乱砍乱伐等。此外,还定期检查树木的生长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保护。

据了解,下一步秦岭镇政府还将计划对该镇中心村郭家沟千年刺柏、黄集寨“阴阳柏”、黄集寨“鬼见愁”黄杨树、麻山头酸梨树古树群、虎林村酸梨树古树群等符合条件的树种申报古树名木的保护。

新闻推荐

全市完成14个矿业权退出工作

本报讯【记者何郁】天水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稳妥推进全市各级各类保护区矿业权依法有序退出工作,全力做好矿山地...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