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大地的秘密 ——市三中研学旅行走进地质博物馆活动侧记

天水日报 2018-04-09 10:36 大字

□本报记者洪波

4月6日,正值清明节小长假,经历过降温之后,清晨的空气中透着丝丝寒意。但此时在天水市第三中学的操场上,却是彩旗飘扬,格外热闹。高二年级的师生们整装待发,即将迎来历时一天的徒步研学之旅。

研学旅行作为近年来教育部专门针对中学制订的一种校内研学、校外旅行的综合社会实践课程,也是通过校内和校外共同教育的一种方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终目的还是要我们走向社会,并进行检验的过程。我们今天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将是走进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质博物馆和地质园。不光是单一的去走走路,旅行一下,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旅行走进社会,走进自然,更多的把课堂当中没有学到的知识或已经学到的知识,有机地和整个社会相结合起来。”授旗仪式上,就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意义,市三中副校长张昕如是说。

面对满怀期待、欢快雀跃的学生,出发前政教处主任成明德激励大家道:“徒步往返近30公里,距离不短,更没你们想的那么轻松,因为刚下过雨,部分道路可能还会比较泥泞。所以需要每一位同学都能面对,希望大家通过行动磨砺意志、战胜自我,把三中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

8时整,以“探寻大地的秘密”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正式开拔。760多人的队伍,在学校老师、家长和班干部的管理指挥下,浩浩荡荡从三中出发,沿藉河风情线、北山公路、成纪大道一路向东前行。

“前面的队伍稍微慢一点,后面的同学有点跟不上了。”

“这段土路比较泥泞,大家不要太靠边。”

……

行进过程中,毕子浩始终走在队伍最前面,并不时通过对讲机与老师保持联络。他告诉记者,自己这已经是第二次参加研学旅行课程了,身为学生会主席,他理应做好表率带好队伍。在他看来,旅行的意义不在终点,而在过程。研学旅行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可以培养团结、合作、友爱的精神,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历练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坚强的人。

上午11时许,历时3个多小时的路程,研学旅行队伍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1小时的休整时间,学生们在广场席地而坐,他们一边吃着自带的午餐,一边开始张罗起表演的节目来。随着文艺演出的正式开始,《平凡之路》《谢谢你》《花儿与少年》《NotToday》等一个个学生们精心准备的歌曲、舞蹈节目轮番上演。

“今天陪孩子参加研学旅行活动,一路之上,看到他们所到之处,能自觉保护环境卫生,将垃圾装袋拿走。文艺演出也展现出他们多才多艺的另一面,我觉得学校开展这样的课程很有意义。”采访中,家长刘女士感慨地说道。

精彩的演出之后,便到了此次研学旅行最重要的环节——参观地质博物馆、地质园。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学生们分成20几个小组,有序参观。

从对地质博物馆馆藏恐龙骨化石、恐龙蛋化石、古生物化石标本,到各类矿石样本等知识的了解,再到对地质园内古生物地史长廊,地质地貌展示的参观,通过听讲解、实景体验,学生们听到、看到、学到了更多课堂之外的地理知识。

下午三时许,顺利完成了当天的全部任务,研学旅行队伍开始按原路返回。此时的记者,也已是腿脚酸痛,感觉十分疲惫,但学生们依旧保持着出发时的满怀豪情,以斗志昂扬的姿态,一路歌声踏上归程。

“孩子们的学生时代,就应该有多种不同的体验。参加徒步研学旅行,既可锻炼身体,也能磨炼意志,更重要的是丰富他们的阅历,这对于他们的一生将获益匪浅。”归途中,一位老师对记者说道。

临别时老师们告诉记者,当天活动结束后,4月7日,该校高一年级研学旅行活动还将走进秦州区太京镇川口小学。

新闻推荐

雷达:当代中国文学的精神档案

□本报记者江丹3月31日,著名评论家雷达去世,享年75岁。就在这前一天,他的评论文集《雷达观潮》刚刚上架。雷达是贯穿新时期文学40年的批评者,从汪曾祺、高晓声到王蒙、铁凝、莫言、张炜,再到...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