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川农家乐 话说获得感

天水日报 2018-03-22 10:11 大字

从2003年前无人问津、满地牛粪、脏乱差的小村子到如今的游客如织、人人富足、干净整洁的明星村,15年来,后川村的华丽转变不但成了农村兴办农家乐致富村民的领头羊,而且给天水市乡村旅游注入了一支“强心针”。通过政府的扶持指导,村民们自力更生,在绿色发展的路上,后川村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

3月7日,记者采访了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的村民,村民们说起兴办农家乐的经历都是满满的幸福感,是农家乐让他们获得了生财的机会,找到了致富发展的方向。

来了还想来的农家乐

虽然是早春,还没到旅游旺季,但是在后川村整洁干净的村道上到处都能撞见前来游玩、用餐的游客。上午十一点,村民朱海洲家的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

“这两天家里天天有客人,请了两个帮厨都忙不过来。”朱海洲的农家乐2014年开始营业,自营业以来一年四季不打烊,正月也不休息,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金牌农家乐。虽然朱海洲的农家乐起步晚,但是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却是一流的。

“我和老婆之前在外打工,看着村里的农家乐都办得挺好,所以就回来也加入了兴办农家乐的大军,收入翻了好几倍不说,还轻轻松松供着两娃上学。”朱海洲一边准备餐点,一边对记者说道,今年过年旅游的客人特别多,有的直接住7天,上班才走,过年期间游客的车从净土寺一直堵到村口。

朱海洲介绍说,他们家一次能容纳100多人就餐,旅游高峰期时地方都不够用,所以他打算下一步要扩大、改变经营模式,多弄几个特色菜,扩大完善住宿,让游客来了还想来。

记者了解到,朱海洲的农家乐在村里口碑很好,优质的服务给他积攒了不少回头客,干净卫生的环境更是把过路寻找休息用餐的游客给吸引了进去,节假日可以说是人满为患。游客最喜欢点的就是朱海洲老婆拿手的手擀杂粮面和几个特色菜,当天的他家的第一桌客人消费400多元,而这仅仅是忙碌一天的开始。

办起农家乐摘掉穷帽子

农家乐经营户朱成喜是村里最早办农家乐的村民之一,可以说是后川村兴办农家乐的第一人。他在开农家乐之前在仙人崖开了一个卖旅游商品的小铺子,当时也只是够维持生活。自从办了农家乐,生活大变样不说,还攒了不少钱。

“我有一次在电视上看云南、四川等地的旅游节目,看到人家办农家乐都致了富,便心想,自家在景区,这么好的条件,咱不妨也开个农家乐,于是就和村上的其他三个人每人出资90元,自己焊了三个广告牌,立在路边上就干起来了。”朱成喜回忆说,当时广告牌上还写了一行字“吃农家饭,住农家乐”。就这样,在2003年对于村民们来说还是新鲜事物的“农家乐”就在后川村落地生根了。

朱成喜告诉记者,2003年村上办起农家乐的4户都是党员干部,开办之初村民们都是观望、质疑的态度,甚至一度不被看好,觉得这个“新事物”远远没有打工务农来的踏实。“当时我们一切从简把家简单收拾一下就开业了。我们四家其中的两家当年就挣了4000多元,虽然我家的位置不太好但也挣了1000多,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朱成喜说。2005年朱成喜在政府的扶持下,又在路边盖起了新房子,扩大了经营规模,还没竣工就开始营业了,生意很火爆。现在,朱成喜开上了20多万的车,年纯收入十三四万,生活早都奔小康了。

成功开办农家乐让朱成喜几人尝到了甜头,也让观望,有质疑的村民们看到了办农家乐的潜力,自此,这个成本低又有前途的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在后川村蓬勃发展起来了。后川村也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走出了一条适合村里实际的发展路子,成了后川村发展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旅游扶贫振兴绿色乡村

“村里处处都是农家乐,家家都是小庭院,饭菜可口环境好,服务一级棒。”7日下午,参观完麦积山石窟正在后川村用餐的宁夏游客马国庆对后川村竖起了大拇指,他说,后川村的农家乐让他惊艳,在去景点的路上就被那里的农家小院给吸引了。

的确,后川村农家乐周边景点云集,有麦积山石窟、净土寺、仙人崖等的支撑,作为景点发展的坚实后盾,后川村农家乐在发展中探路子、升档次、抓改造,在推动旅游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当地村民摘了贫困帽。

“在农家乐发展过程中,村里每年都会组织干部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农家乐的先进经验;2010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对农家乐进行了提升改造,使农家乐接待档次大幅提升;2017年在省上‘千村美丽\’项目的支持下,村上又对46户农户院落进行拆建和改造提升,完成了路网、绿化、停车场、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今年,村里将全面启动景观河提、民俗博物馆、水上儿童乐园、音乐喷泉等工程,把后川村打造成一个集吃住游一体的旅游村。”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村支部书记杨江东介绍说,村里一直把改善村庄基础条件做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旅游扶贫的突破口,通过旅游扶持,走上一条致富路。

从思想保守、贫穷落后到现在生活富足的小康生活,从留不住游客到现在的“甘肃省旅游示范村”,农家乐让后川村振兴了起来,发展了起来。如今,后川村的农家乐由最初的4家发展为现在的87家,带动从业人员数百人,能同时接待4000人就餐,年户均纯收入10万元左右。村民们一直在实践摸爬中前行,在生活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又在思量今后如何才能让农家乐越办越好,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的乡村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王雪梅

新闻推荐

暖和湾社区 开展征兵宣传

本报讯【通讯员杨玲】日前,秦州区天水郡街道办暖和湾社区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安排部署,切实做实做好今年的征兵宣传工作。宣传中,该社区把征兵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召开征兵会议...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