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倡导新风尚 欢乐迎新春 刘家沟办起文化体育活动节

天水日报 2018-02-09 18:15 大字

□本报记者陈少娟

2月5日,农历丁酉年腊月二十,虽然已立春,但四面环山的秦州区皂郊镇刘家沟村依然银装素裹,寒风凛冽,被村民清扫干净的通村山路迎接着八方来客。当天中午1点,刘家沟村村委会大院里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由市委农工部、秦州区皂郊镇政府主办的2018年迎新春刘家沟村文化体育活动节精彩开幕,吸引了全村乃至周围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看。

节目以舞狮表演《大拜年》喧闹开场,村民自编自导自演了独唱《军中绿花》《父亲》、秦腔《双背鞭》《三对面》、舞蹈《火苗》、武术表演《八虎锤》等21个节目,赢得现场观众叫好声不断,一时间,这个沉寂的村庄欢腾起来,村民在欢声笑语中表达着对新春的美好祝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今年77岁的舞狮表演者郭安义笑着说:“我们村上经过杨队长牵头,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要让农民奔上小康、过上幸福生活的要求举办文化娱乐活动,我感觉特别高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尤其我们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是大力支持的,鼓了百八的劲。”

刚唱罢《有点甜》的村民郭祺祺还有些兴奋,她说,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唱歌,刚开始有点紧张,但看到观众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就放松了许多,“节目整体都很好,很有特色。”

赵福生今年67岁了,喜欢唱秦腔,年轻时经常在春节期间走村串户搭班子唱戏。“2000年以后身体也不行了,就再没有参与过,我们村上也从那时候起就很少有什么活动了。”他说,以前春节期间村上也有舞狮、唱秦腔、扭秧歌等,很简单,像今年规模比较大的文化体育活动从来没有过。在市委农工部及杨队长的帮扶下,这几年村上变化很大,通村道路硬化了,群众也吃上了自来水,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举办这样的活动大家都很喜欢很高兴。

“这个村是市委农工部的帮扶村,近几年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但精神文化方面比较缺乏,文化体育活动相对滞后。在农村发展文化体育是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群众口中的“杨队长”——刘家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市委农工部干部杨必露告诉记者:“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想在春节期间组织村民举办文化体育活动,通过入户了解到村民也有这样的想法,可以说是与他们不谋而合。村上有什么传统,有什么特色的节目,我们就拿出来表演。然后精选节目、排练,这些节目既符合农村的实际,也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经过10天紧张有序的准备,终于为全村群众呈现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体育盛宴。

“举办这次活动对于当前倡导农村新风尚,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刘家沟村以后发展文化体育活动开了个好头,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激励着全村人民脚踏实地,向着更幸福的生活迈进。”杨必露说。

新闻推荐

游邓宝珊将军纪念馆

冬日的早晨,爬到南山半山腰,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暖烘烘的阳光,挥去了严寒,给人带来融融温情。在南山半山腰坐落着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圆形的拱门,上面写着瑜园,刚开始对这两个字心生疑惑,直到后边...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