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市博物馆为文物打造“金钟罩”“铁布衫”

天水日报 2017-12-13 09:48 大字

如何让文物“老去”的速度慢些?在中国,多地博物馆正在积极推进预防性保护,为文物打造“金钟罩”“铁布衫”,试图从源头上减少病害对文物的威胁。

一幅明清时期的破损字画,正在国家一级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手中渐复光彩。除了一双巧手和专业工具外,这间房子里还藏着一套“秘密武器”——微环境控制系统。

“温度22.4摄氏度,相对湿度55.2%。这恰好在适宜范围内,相当于从源头上进行文物保护。”天水市博物馆馆长李宁民看着墙上的传感器说,“预防性保护的目的,就是让文物在良好环境下‘延年益寿\’。”

中国文物资源丰富,共有博物馆4000余座。对馆藏文物进行保护,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部分。

2002年至2005年,国家文物局曾组织开展“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文物库房条件不达标、文物保存环境控制设施设备匮乏等是主要原因。

鉴于此,我国加大了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力度。2012年至2013年,国家文物局共批准99项珍贵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涉及资金4.65亿元。

2014年,地处西北的天水市博物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830多万元,启动实施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自此,近4万件馆藏文物得到了更精细的照料。

记者在天水市博物馆文物库房看到,高度超过2米的智能密集柜依次排列。从柜上镶嵌的显示屏上,就能读到所藏文物的存放状态、温湿度等信息。只需在电子显示屏上进行操作,沉重的密集柜就能沿着轨道“驶出”。

“有了这种封闭式的密集柜,就不用担心地震等灾害威胁文物安全了。”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保管部主任王焕新说。

如果说智能密集柜是“金钟罩”,那无酸囊匣、无酸布套就是文物的“铁布衫”了。在天水市博物馆,无酸囊匣和布套共有2000余件,它们为脆弱的、易受环境影响的文物打造了更为洁净稳定的微环境。

李宁民说,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正在逐步推进。在甘肃,约20家文博机构实施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

2017年2月,《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实施。《规划》称,要进一步加强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到2020年,要实现国家一二级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全部达标。(图文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亲身感受“阳光司法”——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侧记

12月4日,阳光明媚。这一天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为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宪法,信仰法治的良好氛围,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公众开放日”活动,特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天水师范学院法...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