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对一次性餐具说再见

天水日报 2017-12-01 20:06 大字

□本报记者余碧波

“用起来方便、简洁,看着也干净,应该是安全的。”11月27日,记者在秦州区青年南路一餐馆采访市民使用一次性餐具情况,当记者询问其是否安全卫生时,市民张女士说。

不知从何时起,使用一次性用品成为一种卫生时尚。生活中一次性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牙刷等。这种消费方式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着过度浪费资源的一面,并且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当日,记者采访了10家餐馆,大部分餐馆都能使用消毒碗筷,但仍有个别餐馆在使用一次性餐具。

“顾客都觉得一次性餐具安全卫生,我们也是按照顾客的要求来做的。”一餐馆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也觉得这比消毒碗筷更安全卫生。”在该餐馆用餐的客人王女士说。

很多人以为一次性餐具更清洁。但其实在制造过程中,一次性餐具常存在清洁不合格的情况。据了解,许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运用残次木材、竹料制造一次性筷子。而这样的筷子看上去较黑,为“面目一新”,小作坊多经过硫磺对筷子进行熏蒸漂白,致使筷子的二氧化硫含量严重超标,而硫磺中含有的铅、汞等重金属将在人体内部堆积,长期累积会形成铅中毒或汞中毒。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需要砍伐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我国每年使用的一次性餐盒超过120亿个,发泡塑料餐盒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一次性餐具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也许不难理解,往往被忽略的是,它还在一次次侵蚀我们的健康。

但可喜的是近几年,许多市民已经意识到一次性餐具对人身体的危害,而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我一般出门时给孩子拿的都是他自己的专用碗筷,我们用的是消毒碗筷,我觉得这比一次性餐具要安全得多。”市民李先生说。

“以前在单位吃工作餐都会使用白色塑料饭盒,后来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环保,单位给食堂换了不锈钢餐盘,看着餐盘里的食物,大家都感觉卫生了很多。”在天水市某银行工作的刘丽告诉记者,“不用单位餐盘的同事,也会自己带饭盒,不仅用的放心,也能保护环境。”

当天,记者来到天水师院,看到好多师生在食堂用餐时都自带餐具。

“一次性餐具用多了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只有拿自己的碗筷吃饭才放心。”师院教师王老师说。

“自从上大学后,一日三餐都得在学校吃饭,最起码得吃三四年,所以带上自己的碗筷是最安全的。”学生赵刚刚说。

记者在许多餐馆都看到,店里会在明显的位置摆放餐具消毒柜,对清洗过的碗筷按规定的时间杀菌消毒。

“现在主要做的是让顾客放心,明厨亮灶加上我们消毒设施的完备,它很直观,你直接可以去消毒柜里取,用着也放心。”民主路一餐馆负责人王先生对记者说道。

采访中,还有许多市民建议,建设节约型社会,取消或减少一次性用品是大势所趋。在这方面,不但要靠国家加大政策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我国有限的资源,更要在全社会营造节约资源的氛围,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树立资源有限的观念,从自觉拒用一次性用品做起,真正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到实处。

新闻推荐

小山村有了垃圾清运队

□全媒体记者李旺旺最近一段时间,秦州区齐寿镇彭马村村民彭世娃很忙。作为村上垃圾清运队的一员,每天早上,他要和三名队友一起推上垃圾清运车,收集每户村民家门前的垃圾,并运送到村上的垃圾固...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