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名雕漆工艺师 的坚守和情怀

兰州晨报 2017-11-20 02:32 大字

作品《万里雄关》。王宏杰在创作中。

28年来,随着自己的工艺技法在雕漆产品中的娴熟应用,年近五旬的王宏杰自感年龄越大越离不开漆艺工作台,他享受着每一张样稿图最终成为署名作品的一次次心动。

“每一件产品之所以最后能称得上作品,缘于它的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我喜欢技艺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他说。

1“天做一半,人做一半。”

11月2日,天水市天阴雾重。早上7时许,窗户外仍黑乎乎的。

王宏杰出门顺路买了一碗呱呱、一个酥饼后,骑着自己的电动车就朝10里外的公司赶去。

王宏杰年近五旬,是天水飞天雕漆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高级工艺师,从事漆器生产工作已有28个年头。

环顾四周,偌大的车间里,十几张长形桌案上,堆满了五颜六色的颜料和画笔。其余空地上,几名漆艺师正对各自的初期漆器进行最后的彩绘、打磨。

车间中心一个简易座架上,一幅长5.5米,宽2米的漆画已然成型。远远望去,画面上的万里长城犹如巨龙在崇山峻岭中逶迤蜿蜒,远景云雾缭绕,近景秋色怡人,气势壮观。

“这是一幅典型的磨漆画,经过3个多月的日夜赶工,目前工艺部分已接近尾声。”王宏杰说。

从几个月前公司接到这单“私人订制”的单子后,王宏杰等工艺师按照下单客户的需求,从画图到布局,认真研创,不敢有丝毫疏忽。

王宏杰说,这幅以长城为主要背景的画作,前后运用了点螺、彩绘、磨漆等数十道工序,整幅作品目前呈现出的国画效果完全依赖磨漆工艺。“磨漆不拘形式,粮食、布料、金银等均可作磨漆画的材料,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及工艺师的手法存在差异,往往会给作品带来不一样的风格和效果。因此,每幅作品完成之前,作品最终完成效果难以预料。”

王宏杰说,漆画发展到今天,其表现手法已不再是简单机械的流水线作业。

“一个人拿着同一张样稿,即便是同样的工艺流程,他也做不出一模一样的作品来,这就是纯手工工艺表现的特点,也是许多藏家所看重它的价值所在。”王宏杰说。

这是另一道工序的成型车间。

上午9时许,整个车间除了小型水磨具发出的微弱声响外,四下安静,其中两名女工正在给一幅作品镶嵌螺钿,手法迅捷,看似毫无章法随意点缀,实则错落有致风格迥异。车间那头,一名工艺师正拿着刻刀在台灯下刻着不同的石纹。

因为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因此完工的作品不可复制。“天做一半,人做一半。”王宏杰说,这是他们现在挂在嘴边的一句行话,同时也是当代漆器生产过程中的真实写照。

2“子承母业,就是不想让几辈雕漆人的心血随时光的流失遗失殆尽。”

王宏杰出身雕漆人家庭,自打记事起,他就和雕漆结下不解之缘。

“母亲是老一代雕漆人。从上雕漆厂幼儿园起到放学后在雕漆车间撒欢,我的身边好像没离开过和雕漆有关的环境和话题。”王宏杰说。

小时候,印象中母亲上班很辛苦,放学回家时总能看见车间的灯一直亮着。那时,谁家能有件漆器摆设,在当时看来那是相当时髦的一件事。

“听母亲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厂里生产的雕漆产品在销售过程中95%用于出口,剩下的不多几件自然成了稀罕物件,寻常人家很难买到。”王宏杰说。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天水雕漆产品慢慢走进大众视野。新人新婚布置新房时,雕漆茶几、桌凳、餐桌,总之,只要经济许可的人家那时这类摆设必不可少。

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王宏杰对漆器产品一直十分喜欢。闲着没事时,他会在不经意间对着母亲手头的图纸学描图,再把图纸和实物进行对比自行纠错。

1987年初中毕业后,王宏杰就读于天水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小时候的积累和专业理论一经碰撞,他突然意识到,喜欢一件事和真正从事这件事,存在着很大距离。

“专业知识掌握得越多,越会觉得母亲那代人仅凭师徒口口相传、手把手传承是那样的可贵与不易。”王宏杰说。

两年后,包括后来成为自己妻子的王晓霞同学在内,他所在的工艺美术班全班50名同学全部进了当时的天水雕漆厂工作。他被分到了描金车间,跟师傅从事补景堆杆工作,当时,为了完成一道工序加班加点到深夜。

那时候的漆器产品严格按照图纸生产,一整套工艺流程严格实施流水线作业,生产出的同类型同批次产品无论质量还是外观,均一模一样。

“传统产品属量化生产,缺乏样式和创新,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老一代雕漆人虽说一直在努力创新,但当时始终没有消除流水作业产品千篇一律的弊端。” 王宏杰说。

之后几年,王宏杰师从何晓峰、张国栋等大师学习雕漆传统技艺和漆器装饰技法,最终在堆漆彩绘、着色补景、漆器完善等技艺方面取得突破。

从母亲那代人算起,经过50多年的发展,天水雕漆技法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截至目前,金漆镶嵌、磨漆出显、平磨螺钿、堆鼓彩绘等一系列工艺,已成为天水雕漆的品牌特色,技法日臻娴熟和完善。

2006年,天水雕漆工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此同时,他所在的天水飞天雕漆工艺家具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5月正式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也是全国漆器行业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据他讲,于他而言,如果单凭喜欢,自己也许对雕漆事业的坚守不会这么久,包括妻子在内,夫妻二人一直无法割舍的,是一家两代人对雕漆事业坚守相传的一种情怀。

3“满足‘私人定制\’,是漆器发展的必然结果。”

28年来,王宏杰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如何在老工新做、新品研发方面有所提升,成了近些年努力的主要方向。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雕漆产品尤其是中低端产品一度遇冷,为了养家糊口,有些雕漆人选择离开。

“那段时间产销不旺,雕漆厂经营遭遇瓶颈,截至1998年企业改制前,由于工资不高,和我一起进厂的50名同学中,有44人最终选择离开。”王宏杰说。

这些年,外面形形色色的高薪诱惑他也遇到不少,有的甚至承诺只要他去就让他当厂长,且给他股份,但都被他婉拒了!

“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的愈发重视,在工艺方面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越来越被社会广泛认可,与此同时,技法高超、品质优良的工艺师自然也得到企业的尊重和支持,这些自身价值的体现远远不是高薪能交换的。”王宏杰说,工匠精神是每位工艺师的坚守,也是终身的创新和探索。

2000年以后,王宏杰被公司派往北京、扬州、山西等地学习漆器装饰技法。回来后,他在借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设计制作的系列高端产品受到行业好评,部分产品在全国行业评比中获奖。

2014年5月,王宏杰被评为天水雕漆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1月,被甘肃省轻工业联合会授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好多客户的品位和喜好有着浓厚的个人色彩,因此现在的市场需求很明显,缺乏自我的作品也难立足。”王宏杰说。从毛头小伙到两鬓斑白,他在雕漆方面的学习和研发从未停止。

市场认可度倒逼着你必须坚持学习,否则被淘汰是迟早的事。王宏杰说。

在王宏杰看来,以前流水线时的生产工艺很机械,产品缺乏创新。现在则不同,通过学习创新,工艺师都掌握了自己的技法。哪位工艺师的作品,内行一眼就能认出来。

“一个模子出来的成批量漆器只能叫作产品,独一无二的才称得上作品。产品向作品过渡的过程,也是漆器工艺日趋成熟的过程。”他说。

用漆画独有的语言表现人物、山水、花鸟等元素,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很强、很生动,每幅作品似乎都有了灵魂的气息。细细咀嚼作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让王宏杰很是享受。

据他讲,时下,越来越多的顾客在采购时会选择“私人定制”。尤其一些藏家,会把自己的需求很明晰地告知。

“满足‘私人定制\’,是漆器发展的必然结果。”王宏杰说。

文/图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王兰芳

新闻推荐

节约型公共机构迎接省级验收

本报讯【通讯员许光辉】近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处副处长张勇带领评价验收组一行对秦州区农业大厦创建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进行评价验收。秦州区机关事务局局长向评价验收组汇...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