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要三思莫盲从
□秋风
8月8日,天水日报三版刊发的题为《提前背会语文古诗词做完数学新课本练习题中学生暑假“超前学”现象频出》令笔者感触颇深。两岁孩子识字近五百个,“小升初”恶补互联网知识……这个暑假,《法制日报》一篇题为《暑期“超前教育”究竟有多可怕》的文章,又一次引发社会对“超前教育”现象的讨论。
所谓“超前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不符合年龄段的教育,这也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家长热衷,专家否定,尽管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超前教育”近些年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主要集中在利用假期给孩子“补课”,而且已蔓延到多个年龄阶段。
其实,“超前教育”并非洪水猛兽,放眼海外,热衷“超前教育”的国家也不少。在澳大利亚,3岁的孩子会被分到两类幼儿园,一种是普通幼儿园,另一种被称为“学前班”。与普通幼儿园相比,“学前班”的教学大纲和目标甚至作息上都和小学一致,这实则就是一种“超前教育”。在韩国,一到假期,孩子们的生活基本就被各种“学院”塞满,“学院”也就是补习班,补习班里大部分进行的都是“超前教育”。
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有它的理由,“超前教育”现象亦然如此。“超前学习”是基于学生个体为主导的自学,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主要靠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或尝试练习解决教材上的难点或疑点,这能够为学生后续的新学期学习奠定基础,赢得宝贵的学习时间,进而丰富和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不能完全否定超前学习的作用,但是否让孩子“超前学习”主要还是因人而异,三思而后行,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抢跑”,而是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决定。如果孩子学习理解能力强,知识掌握的速度快,适当“超前学习”并非不可,也有利于促进能力的拓展与提升。凡事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应超前教育,不是所有的教育都“多多益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把握好度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吕薇】酒店装修,把工程发包给不具有资质的包工头,工人出了事故,到底该由谁来赔偿?面对各方的相互推诿,无奈的工人一纸诉状将他们告上了法院。2016年1月,张某与朋友准备经营一家宾馆,...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