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里的战“疫”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3-13 01:44 大字

“在疫情防控最紧张、口罩最短缺的时候,是张维林带着扶贫车间每天为我们赶制8000多只口罩……”眼下,甘肃天水市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许多社区一线防控人员和志愿者,说起张维林送来的免费口罩始终心怀感激。

张维林曾是当地有名的“劳务红娘”,10多年间通过培训后将10多万农民工输转到东南沿海就业,他也由此荣获天水市劳动模范的称号,被选为甘肃省劳动力就业促进会会长。近两年来,他抓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机遇,返乡开办了48家扶贫车间,吸引2500多名农民工家门口上岗就业,其中8成以上都曾是当地的贫困户。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张维林挺身而出,带领5家扶贫车间“火线转产”,从2月9日开始,利用无菌沙棉陆续赶制出一批批防疫口罩,捐赠给抗击疫情一线的社区干部和环卫工人。

在张维林开办的一家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六峰镇的扶贫车间里,虽然只有20多名工人围着台案忙碌,车间也显得比较宽绰。但是这里以前从事服装加工,转产后生产能力不容小觑,曾每天造出2000多只口罩,有效地支援了当地的疫情防控。

3月以来,张维林开始忙碌着让自己的扶贫车间全线复工复产,经历了这次非常“战疫”,他对扶贫车间的现状和未来也有了诸多新的认识,“通过这次抗击疫情,使更多人看到,散布在各个村社的扶贫车间不仅是脱贫的‘加油站’,也是非常时期的‘兵工厂’”。

扶贫车间,也被称为“社区工厂”“卫星工厂”,是指以扶贫为目的,设在乡、村的加工车间。这种以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为主要任务的扶贫车间,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释放出惊人的能量。疫情发生后,甘肃省内的医疗物资保障骤然吃紧,因为在此之前,全省没有医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不能“自造”医用一次性口罩,也不能“自产”一套防护服,正是许多扶贫车间的“火线加盟”,才发挥出了应急救急的作用。

新闻推荐

甘谷 春风送暖植树忙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白永萍通讯员王慧敏疫情防控不容松懈,春耕生产也刻不容缓。连日来,甘谷县全面部署,多管齐下,抢抓植树造...

甘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谷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