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部署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甘肃经济日报 2020-02-18 01:40 大字

天水市蔬菜产销日趋活跃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双胜

2月17日上午,甘谷县磐安镇燕家村开进多辆大卡车,集中收购当地生产的头一茬新鲜韭菜,许多菜农开着电动三轮车来到收购点依次排队售菜。

燕家村是驰名西北的韭菜种植基地,产地和产品都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和认证,注册了“燕家”韭菜商标,产品一直畅销西北五省区市场。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对蔬菜销售造成了较大影响。

“以前每年春节前后的收购价都在1斤3元左右。这一次受了大影响,价格跌到1元,还销不出去,大家愁得很。”菜农燕福来说:“这几天来的客商也多了,品质好的韭菜能够卖到2元1斤。”

燕定海是常年从事蔬菜经营的经纪人,熟悉西北五省区的市场行情,他最近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地的经销商保持密切联系,大力推销甘谷韭菜。

“我们今天给新疆装运18吨,县上为我们办理了运输车辆证明、通行证和产地证明,一路上走绿色通道,40个小时就能到乌鲁木齐的蔬菜批发市场。”燕定海说:“最近一个星期,我们平均每天要往各大城市运输8万斤蔬菜,现在每天的销量在不断地增长。”

磐安镇是甘谷蔬菜种植规模较大的区域,面积约8900亩,形成了一年三茬种植模式,年产各类鲜菜11.6万吨。磐安镇人大主席王少飞说:“最近一段时间,镇党委镇政府一边加强疫情防控,一边搞好配套服务,通过多种手段推销当地蔬菜,力争做到生产防疫两不误。”

磐安蔬菜的生产销售情况,其实是当前天水蔬菜生产经营情况的一个缩影。

天水市蔬菜年播面积为135万亩,目前在田面积为15.9万亩,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蔬菜市场的波动,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活问题。面对当前依然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天水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就切实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加强疫情防控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统筹推进当前农业生产各项工作。

连日来,天水市农业农村部门及时掌握蔬菜产出品种及供给量,为蔬菜种植大户及时提供蔬菜市场行情和蔬菜外销渠道。元宵节过后,除满足本市需求外,全市外销韭菜、水萝卜、芫荽、金针菇等蔬菜3万多吨。与此同时,天水市农业农村系统着力加强在田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和防灾工作,确保稳产保供。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想办法扩大蔬菜播种面积,目前已复种早春大棚速生叶菜类蔬菜0.25万亩,扩种大棚及小拱棚洋芋0.21万亩。

在抓好大棚秧苗管理的同时,加快早春大田蔬菜生产的育苗。目前,育苗基质和优良品种种子已准备就绪,已经培育1.8亿株蔬菜秧苗,计划培育各类瓜菜秧苗4.5亿株以上。

天水市蔬菜产业办公室主任谢俊贤介绍说:“在提高蔬菜生产供应能力的同时,各县区加强在田蔬菜管理技术服务,利用微信、电视、电话等线上线下进行培训指导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绿色栽培模式,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后勤保障。”

白银区近八成规上企业复产

本报白银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琴琴通讯员包兴鹏)近期,白银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产复工的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渡过难关。

甘肃雨润是一家肉制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其产品在西北五省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领先。因产品涉及群众生活必需品,急需复工生产。前期,在白银区工信部门指导帮助下,企业按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了复工准备工作,经过复查审核后,于15日正式复工投产,现有原料、辅料库存可以满足60天日常供应。“目前返厂的员工有48名,我们实行封闭式管理,每日早晚体温‘两测量’,配发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就餐采取的是分餐制,分批领盒饭回宿舍吃。人员进出厂区严格进行体温测量、车辆严格消毒;厂区里面坚决做到勤通风、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整洁。”该公司总经理李德刚告诉记者。

2月初,白银区出台企业疫情防控措施“二十一条”,规范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对规模以上企业条件成熟的进行复产复工审批,企业复工必须落实防控要求、达到规定条件,做到防控机制、员工排查、设施物资、内部管理“四到位”。期间,白银区积极督促并帮助企业制定落实防疫防控,生产环节、应急预案、职工健康等方面的方案和措施,把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做足做实,全力打好复产复工主动仗。同时要求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员工向企业、企业向行业主管部门“两承诺”制度,将企业职工上班、通勤、生产、食宿等各个环节监管到位。

截至目前,白银区已有48家规上企业复产复工,复产复工率达到76%。

红古工业园区12家企业将有序复工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牛占虎通讯员令望海)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红古工业园区12家企业将有序复工复产。

为确保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两不误”,红古工业园区加大企业返岗复工人员的有效管控,采取外出人员、外来人员摸排,新增人员报备的方式,准确掌握企业人员流动及返厂情况。

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分批错峰返程返岗,尽量减少人员集中流动,全面排查掌握企业员工身份信息、假期日程活动和近期身体状况,加强生产生活区域消毒。

协调督促企业落实“双隔离”措施,对省内、省外返企人员由各企业设置隔离场所进行14天隔离观察,对市内返企人员督促各企业落实隔离作业、避免外界接触,掌握员工动态、配备必要物资、做好日常防护。

对即将复产的12家企业,红古工业园区将联合区卫健、工信、住建等部门,指导督促其做好报备审查,落实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严格按照疫情防控部署,分批分次有序做好复工复产,做好厂区环境及员工的防护保障。

目前,红古园区拟复产的12家企业,已返回职工115人,隔离观察省外返回人员62人。

新闻推荐

【脱贫攻坚奔小康】甘谷扶贫车间改造升级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文洁2019年12月17日,走进甘谷县六峰镇六峰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在制作衬衣、保暖内衣和棉服等产品,车间里...

甘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