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普通的工作 推动点滴的进步

甘肃日报 2020-01-07 04:30 大字

工作中的赵大伟(右)

於若飞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大赛中获银奖

卢文涛在值夜班

牛军强为患者诊病

陈世三正在修复小西湖公园正大门楹联

何文集在办公室

赵大伟:奉献在应急管理一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春节快到了,今天的主要工作是检查辖区烟花爆竹销售网点,引导网点负责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严禁烟花爆竹靠近电源、火源存放……”像往常一样,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应急管理所所长赵大伟一大早来到办公室,安排好自己包抓村的工作后,便带领镇工作人员进入辖区企业、零售网点和烟花爆竹销售网点进行安全大检查。

“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应急管理工作,确实有一段时间觉得不适应。”2017年,转任到应急管理岗位后,赵大伟从零开始,在工作中摸索,很快熟悉和掌握了应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应急管理工作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是赵大伟的口头禅,在应急管理的岗位上,他坚守岗位,奔波在应急管理第一线。

年4月,进入汛期后,赵大伟带领工作人员对全镇12个淤地坝例行检查24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18处,开展汛期演练6次,全面保障安全度汛工作。

“辖区有一家烟花爆竹批发销售公司,按照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的原则,2019年共检查15次,发现隐患8处,现场下发整改文书7份。”赵大伟说,在检查的同时,还对企事业主要负责人和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8次,全面提高了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

2019年初,在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工作中,赵大伟根据巉口镇的工作特点,创新方式方法,摸索出一条新路子,打造了基层应急管理的“巉口模式”,建立了符合目前新形势下的基层“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管理体系。11月4日,定西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市推广。

2019年,赵大伟带领应急管理所职工督导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22余次,深入村社检查淤地坝24余次,下达各类整改通知书72余份,保障各类大型活动13余次,参与抢险救灾6次,发现消防安全隐患17处,现场整改6处,消防应急演练7次。

“出于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敬畏,我丝毫不敢怠慢,会努力学习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专业知识,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应急管理人。”赵大伟说。

卢文涛:尽心维护一方平安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忙碌并快乐着。”是民警卢文涛对2019年的总结。

卢文涛是甘谷县公安局一名基层治安民警,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公安基础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在普通的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他常考虑的问题。

2019年开年第一天,卢文涛在工作日志第一页写下“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

翻看他的工作日志,里面记录了他平凡又充实的每一天。

2019年3月4日,为42名农民工要回被拖欠工资126860元。

2019年10月6日,为11名农民工要回工资173000元。

2019年12月27日,为53名农民工要回工资30万元。

……

他的工作日志中有这样几组数据:参与各类大型群众性活动、各类考试安保17次,检查行业场所563次,排查各类治安隐患119次,配合其他单位开展整治行动70次。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是卢文涛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最日常的工作。

卢文涛说,甘谷县公安局像他一样奋战在基层的民警有近400人,大家都在努力地守护着县域内的稳定和安全。

“有我们在,群众才能安心。”卢文涛说,行业场所的有效管控,能够有效压缩犯罪空间,减少治安隐患。这一年,他和队友经常出现在水、气、暖等关系群众利益的重要部位,值班记录、视频监控和安防措施都一一查看,直到安全隐患消除。

2019年7月19日15时许,卢文涛驾车去调查案件,行驶中他注意到马路边坐着一名中年女子。观察数分钟后,他过去和女子进行简单交谈,确定该女子精神异常,无法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准确地址,情绪激动,卢文涛利用单位配发手持终端,快速确认了她的身份,并通过“一标三实”系统,联系到女子家人,得知她家在邻县山村,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家人已找寻多日。卢文涛将其带回单位,并为她倒了热水,请单位的女同事帮忙,通过交谈稳定情绪。当日19时,家人将女子接回。

节假日,作为一个基层民警,卢文涛总是和家人离多聚少。

“家里两个孩子,女儿是2019年1月出生的,那时单位正忙,陪了几天妻子就上班了,总觉得对他们的陪伴太少,但家里对工作很支持。”卢文涛说,家离上班地较远,每天上下班来回80公里,但想到自己的家人,想到作为警察的责任,也就不枯燥了。

牛军强:80后“老中医”带来健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医者,是一份责任。面对病患时,要一颗心完完整整的放在患者身上,帮助他们减轻病痛。越是难度大,有挑战性的疾病,我就越是有闯劲,茶饭不思也想要把它攻克下来。”见到牛军强时,他正在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牛军强是兰大一院中医综合治疗室负责人。2019年,牛军强的个人门诊量达到了1.8万余人次,7月“三伏天”期间最大日门诊量达到148人次,一年共收到锦旗30余面。牛军强说,近段时间流感高发,不少患者通过中医进行治疗,效果显著。“2019年首诊看中医的患者增多了,大家对中医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很多人改变了对中医治病的观念。”2019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举行的地区校友会上,他被大家戏称为“80后老中医”。

2019年6月,中医综合治疗室成立一年,牛军强和科室人员开展中医内科、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等中医特色诊疗,临床疗效好,深得患者信任,就诊患者遍布全国各地。除了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看病,2019年9月,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来中国参加学术会议时,也专程来找他看病。

诊室的四周,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如今,牛军强在治疗胃癌、宫颈癌等重大疾病方面,也有了一定把握和成果。牛军强指着那枚写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锦旗说,这是2019年8月一名胃癌患者送来的。患者胃癌术后10年,8月复查时一切正常。

2019年9月,牛军强应邀前往安宁区万里医院担任安宁区中医药人才培训班的主讲老师。同年11月,兰大一院与万里医院建立中医医联体,牛军强手把手带教,将中医适宜技术带到基层,方便当地患者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为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019年11月,一位妈妈带着被诊断为“肌张力障碍”的女儿前来求医,当时孩子躯干后仰,走路不稳,手抖,情绪低落……牛军强为孩子诊断后,开出处方。他添加孩子母亲的微信,每天询问孩子服药情况和病情变化。“孩子正在逐渐康复,走路越来越稳,孩子的脸上也有了笑容,逐渐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牛军强说。

医者仁心,这名80后“老中医”正在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何文集:在为委托人服务中成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2019年是我进入律师行业的第五个年头,这一年,我对这份职业的定义更为清晰。”何文集是甘肃豪仁律师事务所的一名执业律师。2019年,他有结案胜诉的喜悦,也有官司败诉的落寞;有替当事人维权成功时发自内心的高兴,也有因案件证据不足、当事人权益受损却求助无门的无奈。

“律师这个职业,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光鲜亮丽的,但其中不易和辛酸只有自己知道。”何文集说,大家对律师的评价各有不同,有人认为律师是正义的化身,代表正义,匡扶正义;也有人认为律师是为坏人辩护,替坏人说话。但他一直记得一句话:律师只是为委托人服务,并尽其所能。

这一年,何文集代理了民商事案件30余起、刑事案件5起,其中包括两起死刑案件,其中一起法律援助案件,对他影响最为深刻。

“5月初,我接到兰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通知,为羁押于兰州市第三看守所的被告人惠某提供法律援助。”何文集说,在看守所里,他见到年近50岁的被告人,脸上写满绝望,初步交谈得知,这一切源于发生在20年前的一起刑事案件。

“当时惠某同几个朋友在黄河边喝酒,后因为买单发生冲突,被害人先动手,混乱的反击中,惠某失手刺破了被害人颈部,导致其失血过多死亡。”案发后,惠某由于惧怕法律追究而外出躲避,2018年9月在新疆被抓捕归案。

“惠某一直称是正当防卫,了解相关情况后,我前往兰州中院阅卷,通过详细阅看、研究案卷,并再次前往看守所向其核实案件中的疑点,最终确定了辩护方案——做有罪罪轻辩护。”何文集说,最终,此案一审判决被告人惠某有期徒刑15年,他的援助工作宣告结束。

何文集告诉记者,虽说是法律援助案件,但通过代理这个案件,让他成长了很多。“抛开专业不讲,我对自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人性、对亲情也都有了新的认知。”

这一年,何文集辗转奔波于各地的公安局、检察院及法院、看守所,申请取保候审、阅卷、开庭以及会见。不是在律师事务所接待当事人,为当事人答疑解惑,就是在准备材料,团队讨论案情……奔波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成长的一年。

於若飞:不负青春全力救助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於若飞是甘肃蓝天救援队队长,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他带领甘肃蓝天救援队执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培训、大型活动赛事安全保障、自然灾害及生命救援等任务,他们用爱心和奉献温暖他人,用专业和标准传递力量。

2019年初,甘肃蓝天救援队启动蓝天救援·甘肃省首届民间应急救援公益发展论坛。论坛上,还为以大中专院校、企业和社区为基础建立的基层应急响应队伍授旗。於若飞说:“这意味着甘肃蓝天救援队的队伍建设更为完备,符合城市搜救队的能力分级体系建设。”

除夕,出差回到兰州,於若飞放下行李直奔五泉山公园,和队友们进行除夕夜安全保障,这是甘肃蓝天救援队除夕夜为市民提供安全保障工作的第六个新年。

3月初,在兰州市通渭路小学,於若飞为同学们上了一课,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蓝天救援队志愿服务的暖心事。“这个世界需要雷锋,希望同学们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更多的人。”3月9日,於若飞和队友走进兰州市安宁区万里小学,对全校师生进行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自救互救技能演练培训。这一年,於若飞和队友们开展民众防灾减灾知识公益普及课116场。

7月12日,甘肃省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落下帷幕。甘肃蓝天救援队申报的三个项目从初期评审的27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获一项金奖,两项银奖。12月,於若飞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大赛中获银奖。

2019年里,於若飞和他的队友们一次次出现在救援现场。有登山者掉入冰裂缝请求救援,甘肃蓝天救援队立即调集全省具备高海拔、野外、绳索等技能的15名技术骨干队员组成联合搜救组,分别从兰州、武威、张掖、金昌等地连夜赶往现场,和其他救援人员一起展开营救;有人落水,於若飞带领队员于当晚赶赴现场,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搜索打捞救援工作;不论是地震发生后,还是有老人或者孩子走失……只要群众有需要,他们随时出现在现场。

於若飞说,我不想辜负青春,尽全力救助就值得了。

陈世三:坚守传承木雕艺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刀锋立起来,锤子敲击刻刀的力度再大一点……”近日,记者来到兰州市西固区陈官营陈世三的家里,他正在指导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陈光煜雕刻木匾。

今年65岁的陈世三是一名农民,世代以木雕为生,他也是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19年初,我把住所打造升级成草根博物馆,如今已被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手工木雕技艺传习所。”陈世三说,一年来,到他家参观、学习的大学生和社会各界文化人士达到了上百人。

6月,兰州市小西湖公园的工作人员将公园正大门木雕楹联送到陈世三家中,让其修补雕刻。“这副楹联最初就是我雕刻的,因风吹日晒破裂后再不能悬挂。”陈世三说,目前楹联已基本修复完毕。

陈世三苦心钻研木雕技艺,“陈氏雕刻”已被外界所认可。2019年7月,有书法特长的陈世三被选为甘肃省农民书画研究会会长。

10月,西北师范大学的4名艺术生们慕名而来,在陈世三的家里学习木雕艺术。陈世三说:“愿意做手工木雕的艺人越来越少,这些学生对梦想的坚持源自对这门艺术的认知。”

一年来,来到陈世三家学习木雕的大学生多达四五十人,而陈世三对学生们也是热情接待,免费授教。

“活到老、学到老。”2019年11月,陈世三参加了在西北民族大学举办的2019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班,他以一名学员的身份虚心学习,课余时间,他热心地给年轻学员指导、演示木雕工艺。

采访结束时,陈世三说,民间流传的古文化有些几乎快失传了,尤其是手工木雕逐渐被机器雕刻所取代,但机器木雕难以将手工木雕的独特形式得以呈现和传承。

“在我家祖传的书籍里,有一本百体篆书千字文,2019年我已将这本书演化成自己的创作内容,通过木雕技艺雕刻出来,将古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陈世三说。

新闻推荐

二〇二〇年春运火车票今日开售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严存义通讯员强科)据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消息,2020年春运火车票于12月12日开始发售。2020年...

甘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