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土法烧制 迎来环保发展之路 探访甘谷县土桥子脊兽产业园项目

天水日报 2019-11-19 18:54 大字

甘谷脊兽”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工艺,是甘肃省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也被省政府首批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于传统的脊兽生产模式为家庭式小作坊,设备简陋,制作能耗高、污染大,现有工艺不符合环保要求,加之分散式生产方式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为此,甘谷县委、县政府着眼于解决脊兽烧制环境污染问题,做大做强传统富民产业,推动脊兽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生态发展,谋划实施了土桥子脊兽产业园建设项目。11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甘谷县土桥子脊兽产业园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采访。

该项目负责人王小建介绍,“甘谷脊兽”的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及周边5村,现有脊兽小型加工烧制作坊1000余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产品主要销往西北五省及四川、内蒙古等省区。

“当前的行业现状全部为各家各户自制的小作坊,采用粗放传统的土坚窑和倒焰窑煅烧工艺,设备落后,质量稳定性差,能耗高,无任何环保措施。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刺鼻难闻的酸性烟尘和粉尘直接排进空气,给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空气和环境污染。”王小建介绍说,近几年,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力度加大,这种高污染、高耗能的烧制工艺已不符合国家的相关环保政策,因此,寻找全新的既环保又能规模化量产的脊兽烧制工艺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从去年4月开始,我们就在积极探索行业改革,经过一系列的调研、考察、论证,规划启动建设了土桥子脊兽产业园项目。”

据了解,土桥子脊兽产业园项目总投资9550万元,占地面积约200亩,分两期建设,由甘谷县新兴镇土桥子脊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建。其中,一期工程投资6300万元,占地面积110亩,总建筑面积21750平方米,主要建设烧制脊兽等不规则产品、容量40立方米的梭式窑生产线一条,日产18万片瓦片、152米长的辊道窑生产线一条,日产5万块标砖、138米长的隧道窑生产线一条,以及联合车间、100个手工车间、燃气车间和除尘、除硫、除硝装置。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项目一期工程1号厂棚的钢构已经建好,只等设备入场,2号厂棚正在做基础工作,一期工程预计明年六七月份建成投产试运营。

王小建告诉记者,二期工程投资3250万元,占地90亩,主要建设博物馆、物流中心、办公楼、道路、绿化等辅助配套设施。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有两种运行方式可供村民选择。“村民可以将制作好的脊兽送至梭式窑煅烧车间,由项目公司收取烧制加工费,然后由村民自行销售成品脊兽;或由公司向村民统一收购手工加工脊兽烧制并统一销售。”王小建说,项目建成后,一方面将淘汰传统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减轻环保工作压力,改善县城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又能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多个就业岗位,吸纳临近村庄大量从事砖瓦生产和脊兽制作的劳动力到园区就业,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新闻推荐

公益机构联合本报萤火公益献爱心 800多件新衣物送给天水困难农户

爱心团队发放爱心衣物(志愿者张国麟提供)11月16日,受兰州城关区小草爱心微公益服务中心和兰州晚报萤火公益委托,志愿者张国麟...

甘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谷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